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国史 >

新中国初期反对建筑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中共党史研究》(京)20 邢和明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邢和明,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界提倡“民族形式”的创作设计,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美化城市。但是,这种设计形式没有处理好建筑的适用、经济和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片面追求建筑外表的华美,从而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造成巨大浪费,违反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基本建设方针。为此,全国开展了反对建筑领域浪费的运动,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建筑学界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也开展了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这就是把“民族形式”的设计思想当作“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加以批判,从而把学术问题混淆为政治问题。对建筑领域反对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党史学界研究的空白,而且还能够为当前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新中国初期;“民族形式”;建筑浪费;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 
      [中图分类号]D232; K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3815(2014)-07-0064-11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向苏联学习”的口号下,建筑界提倡“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向,并设计出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但是,这种“民族形式”的设计思想没有遵循中共中央提出的“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的美观”的基本建设方针,而是单纯追求建筑外表的美观,甚至不惜增加建筑成本,从而造成巨大浪费。为此,建筑领域开展了反对浪费的运动。同时,为了从思想上查找根源,建筑学界还开展了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就是把“民族形式”的设计思想当作“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加以批判。对此,建筑学界已作了一些研究。但这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的课题,党史学界也应给予积极关注,本文试图就上述问题作一简要探讨。 
    一、建筑界学习苏联与提倡“民族形式”的建筑设计 
    新中国成立后,各个领域都在向苏联学习,建筑领域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以清华大学建筑系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学界积极寻求一种新的创作设计方向,中国建筑设计思想由此发生转变,即由模仿欧美式的“玻璃方匣子”①转向提倡苏联式的“民族形式”。 
    对于这种转变,在华工作的苏联建筑专家发挥了积极引导作用。1949年9月,苏联专家同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第一次见面时就提出,建筑要提倡“民族形式”,还画了一个大屋顶来说明这个思想。②其中,有两位苏联专家对清华大学建筑系的设计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位是都市计划专家穆欣,另一位是苏联建筑科学院通讯院士阿谢普可夫。关于中苏建筑设计思想的传承关系,1952年12月,梁思成在《苏联专家帮助我们端正了建筑设计的思想》一文中作了详细阐述。文中提到,穆欣曾告诉他们,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筑师之间流行着一种意见,以为建筑只是为了方便,只要房屋,不要高塔。苏联有许多教堂,这些教堂都有高耸的钟楼,今天既然不需要教堂,所以也就不需要钟楼了。但是,斯大林纠正了这种看法,他提醒建筑师:古代俄罗斯城市是多么美观,有教堂,有金顶,有鲜明的色彩,有丰富的雕刻。我们虽然不修教堂,但是我们绝不拒绝俄罗斯传统。阿谢普可夫在清华大学讲授“工业建筑”课程时,也专门讲到建筑的“民族形式”和如何接受建筑遗产的问题。他说:苏维埃建筑是过去几个世纪内优秀建筑遗产的承继者,它通过新的形式,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实现了古代的优秀传统。这说明在苏维埃国家,古代遗产和现代生活之间,批判地应用过去的和大胆创造新的之间,是没有矛盾存在的。③阿谢普可夫要求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学生,在“民族形式”建筑设计方面打下坚实基础,要像爱女朋友那样爱“民族形式”④。在苏联专家的引导下,新中国的建筑师开始接受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思想,这就是“民族形式”的建筑设计思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