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①根据[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马德斌译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8页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②参见邓拓:《中国救荒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张水良:《中国灾荒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中的相关论述。 ③参见《文苑》编辑部:《1946和1947南方大饥荒》,《文苑》2013年第2期。 ④根据[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马德斌译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修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5页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⑤根据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年鉴·1984》(中国统计出版社1984年版)第153页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⑥这是1951年1月19日毛泽东在接见参加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的统战部门负责人时讲的话。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大事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523页。 ⑦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的《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2页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⑧参见[英]安格斯·麦迪森著,伍晓鹰、马德斌译:《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修订版)》,第78~79页。 ⑨1996年6月,江泽民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只有把乡镇企业搞起来,才能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富裕的问题”。参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54页。1998年4月,江泽民在江苏考察乡镇企业时指出:“农村人口这么多,完全靠国家投资,靠城市吸纳,完成国家工业化是不现实的,必须走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路,这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1999年11月,江泽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发展乡镇企业是一项重大战略,是一个长期的根本方针”。“发展小城镇是一个大战略。城乡差距大,农业人口多,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有利于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而且有利于启动民间投资,带动最终消费。”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135页。 ⑩(12)根据http: //faostat.fao.org/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11)根据[英]安格斯·麦迪森著,李德伟、盖建玲译的《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172~173页;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编的《日本统计年鉴·2007》(东京:每日新闻社2007年版)第86页;世界银行数据库网站,http://data.worldbank.org;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的《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版);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摘要·2013》(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的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13)根据国家统计局编的《中国统计摘要·2013》(国家统计出版社2013年版)第23、39页的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14)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的数据,2003-2005年,美国可耕地及永久性作物用地为17785.1万公顷,印度为16958.3万公顷,俄罗斯为12397.0万公顷,中国为15632.2万公顷。参见世界银行著,胡光宇、赵冰译:《2008年世界发展报告:以农业促进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5)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仅相当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说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低下是中国农业的最大问题。 (16)“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左右。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人民日报》2011年3月17日,第1版。 (17)陈锡文认为,家庭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特点的生产经营形式。纵观世界各国,凡农业已现代化的国家,无不实行家庭经营。农业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并不矛盾。参见《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18)参见《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第142~148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人民日报》2006年3月17日,第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人民日报》2011年3月17日,第1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