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反传统与被传统:从两份《女子世界》看近代女子世界的艰难建构(2)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学月刊》2014年第9期 谢丽 参加讨论

    一、反传统之女国民世界
    19世纪末,中国民族危机和政治危机进一步加剧,受欧风美雨的影响,在割地赔款狂潮的刺激下,以救亡与启蒙为指归的文化反省运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中国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自觉承担时代使命,一方面积极向西方追求真理,对异质文化大规模引进与介绍;一方面对传统文化扬弃与批判,为中国寻求出路。
    在期刊媒介的广泛介入与观照之下,民族主义思潮和家国观念被凸现出来,成为文化控制的主体,民族危机为近代中国女性解放运动注入了新的内容。“人权未必钗裙异,只怪那,女龙已醒,雄狮犹睡,相约鲁阳回落日,责任岂惟男子。”①此时维新派已有较为明确的“男女平等”的主张,并将其融入到拯救民族国家的现实需要中。1898年7月创刊的《女学报》,以提倡女学、争取女权为宗旨,力图通过教育引领女性走出蒙昧,从而达到建构全新女子世界的目的,为后来女性刊物的发展指定了方向。20世纪初,马君武的译介与阐发广泛普及了“女权”一词,认为“必自革命以致其国中之人,若男人、若女人,皆有同等之公权始”②。不仅提出男女平权,而且将女权革命与民权革命联系起来。1903年8月,金天翮(松岑)的《女界钟》一书以“天赋人权”学说作为争取女性权利的思想依据,在思想界引起很大震动,显示了晚清知识界对“倡女权”的迫切要求。“倡女权”、“兴女学”、“新女界”等词汇屡屡出现于新式文人的笔端,女子地位成为中国女性传统与近代的分野,作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对比下的男女平权与男尊女卑,成了中西女性文化差异的鲜明标帜。
    1904年1月,由丁初我创办的《女子世界》顺时而生。丁初我提出“改铸女魂”的办刊宗旨,将改铸女性人格作为拯救国家的必要前提,“欲拯今日之危亡,必先解脱女子之羁勒,俾立于平等地位,而聪其听焉!明其视焉!鼓吹其精神而感刺其脑筋焉!是不可无物以司其运动之机。此本志发行之目的也”③。在面临传统礼教和西方女性解放思潮的双重文化冲击下,丁初我表现出典型的反抗与认同、解构与建构的浪漫主义气质。与丁初我同声相应的金天翮在《女子世界发刊词》一文中写道:“女子者,国民之母也。欲新中国,必新女子;欲强中国,必强女子;欲文明中国,必先文明我女子;欲普救中国,必先普救我女子。”④将现实中的女子与具有普泛意义的“国民之母”等同,将普救女子和普救中国并举,传达出了知识分子浪漫主义的文化基因和人文主义的价值指向,“唤起国魂,请自女界始”⑤。编者在刊物出版的第一天,就以其爱国主义的时代呼声昭示读者,表现出了气势宏博的魄力。《女子世界》(丁编)的编辑理念选择、内容方式选择均遵循了民族民主革命主流话语的规制,刊物提出“欧洲十八、九世纪,为君权革命世界;二十世纪,为女权革命世界”⑥,力图建构一个“女国民”世界,一个女子革命世界。以金天翮、徐觉我、沈同午、蒋维乔、柳亚子、周作人为主体的撰稿人,将建构女子世界的理想融入到拯救民族危亡的具体实践中。
    “革新———不论改良还是革命———总是在破除旧传统中实现自身。”⑦在女国民世界的建构中,就要有破有立。在传统的女性价值观中,“男主外、女主内”被作为女性的行为规范,婚姻家庭被视为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而“男尊女卑”和“三从四德”思想使女性丧失了自我意识和人格尊严。“今与古成了对立的价值标准,今被视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时刻,它将和过去断裂,并接续上一个辉煌的未来。”⑧力求革新、追求“天赋人权”的知识分子既然要建构全新的女性观,就必然要摈弃传统的女性观;他们通过否定旧式的女性形象,来建构新女国民形象,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是解放缠足、提倡女子教育。
    ————————————
    ①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饮冰室文集之八十九》,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55页。
    ②马君武:《弥勒约翰之学说》,莫世祥编:《马君武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37页。
    ③《女子世界调查缘起》,《浙江潮》第10期,李又宁、张玉法:《近代中国女权运动史料》,台北龙文出版社1995年版,第769页。
    ④金一:《〈女子世界〉发刊词》,《女子世界》第1期,1904年1月。
    ⑤黄公:《大魂篇》,张枬、王忍之:《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2卷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第842页。
    ⑥丁初我:《女子家庭革命说》,《女子世界》第4期,1904年4月。
    ⑦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79页。
    ⑧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4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