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的相关讨论还有不少,尤其是1998年《郭店楚墓竹简》出版之后,竹简《五行》有经无说,引发了更多的讨论。笔者对相关结论有过综述,并根据郑玄注中所保存的文献材料,说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的思想渊源来自孔子。荀子以之为子思首创,应该是正确的。所谓“孟轲和之”,主要见于《孟子》中的仁义礼智“四端”说。仁义礼智圣五行说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后来式微的尚土的五行说,因此在后世遭受到了理论危机[17]。不过日本学者池田知久先生认为《五行》的年代很晚,在对全文进行译解的基础上,有详细的讨论,批评庞朴先生的证据,认为《五行》晚至汉代。此说影响较大。但是笔者认为池田先生的论证前提存在一定的问题[18]。后来陈来先生提出《五行》经文为子思作,说文为孟子作之说[19],但似乎未能有坚强的证据。 可是,即便《五行》的问题明确了,是否存在“思孟学派”,却依然是一个问题。有学者尝试拉长子思的生年,但仍然无法使思孟上下相接。郭沂先生则提出《孔丛子》等文献中的孟子车非孟子[20]——这样一来,所谓的思孟学派,就成了子思孟子车学派了。因此这个观点虽然新颖,但已不是此处要讨论的问题了。 宋代王应麟曾釜底抽薪,认为荀子没有批判过思孟: 荀卿《非十二子》,《韩诗外传》引之,止云十子,而无子思、孟子。愚谓:荀卿非子思、孟子,盖其门人韩非、李斯之流,托其师说以毁圣贤。当以《韩诗》为正。[21] 但是陈静先生指出:王应麟的考辨文字有一个不太准确的暗示,好像荀子所非的十二子里去掉子思、孟子,就是《韩诗外传》的十子。其实不是这样。《韩诗外传》所非的十子,除了没有子思、孟子,还没有它嚣、陈仲、史鰌,而多了范雎、田文,庄子。也就是说,《非十二子》所非的对象有五个没有出现在《韩诗外传》中,而多出了另外三个《非十二子》里没有的人物。这样减五增三,构成了《韩诗外传》的十子,并不是《非十二子》里去掉子思、孟子而成十子[22]。不过陈先生从文体、称呼两个角度上,认为《荀子》批判思孟存在一定问题,怀疑是后人附益,认为:就思孟学派的名称而言,这是一个现代名号,这个名号表达了一个渊源有自的理解传统。如果认为思孟学派直指先秦某一时段的思想事实,而忽略这一名称蕴涵的历史建构过程,是不准确的[23]。 笔者同意陈先生从理解传统上考虑“思孟学派”的成立。但是正如陈先生所指出的,扬雄所见的《荀子》书中,当已经有了批评思孟之文,所以荀子或者其后学批评思孟,是很有可能的。而且笔者认为,现代名号如果合乎一定的义例,施之于古,也有一定的可行性。 那么,“思孟学派”这个名称到底合不合义例呢? 三 在西方哲学史上,曾经有过“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24]这个名称。沃尔夫是莱布尼茨的弟子,他继承了莱布尼茨的哲学,并使之系统化。他自己提出的将哲学分类,以及重视逻辑学的观点,也很有影响。但是“莱布尼茨-沃尔夫学派”这个名称,主要还是着重于莱布尼茨、沃尔夫思想相关的地方,而不是沃尔夫自己的独特观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