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布尼茨与沃尔夫相及;而中国古代有年代不相及而成学派者,像冯从吾《元儒略考》卷一就有“程朱理学”之名,而“程朱学”则很早就成了一个专名,后来还被收入《御定配文韵府》。二程与朱熹之间,有师承渊源。二程传杨时,杨时传罗从彦,罗从彦传李侗,李侗传朱熹。二程与朱熹,皆足以自成其家,将之联系到一起称呼,不乏道统意味。但是其学说之间的继承性和相近性,是可以考见的。而且,朱熹认同二程。 不过,孟子虽然据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是“受业子思之门人”,但是却未必认同子思,他是私淑于孔子(《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而且,宋代的“程朱理学”这种学派名称,能否用到先秦,还是一个问题。 我们曾指出:思想家两两相举的方式很常见,如黄老、老庄、孙吴、申韩等等,这应该都是着眼于两种学说的相同之处,比如孙吴,就是指兵法,而不会专注于吴起的变法或者传《左传》。这样的两者之间,许多也没有师承关系。这种称呼再往前发展一步,就离“道家”、“法家”的称呼不远了[25]。 思孟虽然同属于儒家,但是儒家内部分化严重。《韩非子·显学》说:“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这里子思与孟氏并列,而前述余嘉锡先生之说曾指出:“学有家法,称述师说者,即附之一家之中……其学虽出于前人,而更张义例别有发明者,即自名为一家之学。”所以,按照先秦的“学派”义例来看,子思学派与孟子学派是并列的。 因此,如果一定要称呼“思孟学派”,那很可能只宜于在一种意义上来说,才不致产生矛盾。那就是着重于子思的思想,以及孟子因袭其说的部分。这之中很大一部分,当主要就是荀子所说的关于仁义礼智圣五行的理论。而孟子与之不同的思想,像性善这些内容,就属于“更张义例别有发明者,即自名为一家之学”了。 原载《中国哲学史》2007年第4期,今稍作修改。 [1]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08页。 [2] 《吕氏春秋》、《晏子春秋》等有所不同。先秦古书在流传和经过刘向歆父子等整理后,可能出现个别特殊情况,如《管子》中杂有许多内容,而统称《管子》。 [3] 参李锐:《“六家”、“九流十家”与“百家”》,《中国哲学史》,2005年第3期。 [4] 参Diogenes Laertius: Lives of Eminent Philosophers,I17——19,“娄柏古典丛书”(Loeb Classical Library),1972年版,第184册,第19页;第欧根尼·拉尔修:《名哲言行录》,马永翔、赵玉兰、祝和军、张志华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11——12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