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党史 >

论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八大因素(3)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军事历史》 尹正达 参加讨论

    三、广大党员干部顾全大局,坚决克服了张国焘分裂主义,各路红军密切配合
    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长征中党和红军的内部团结一致是红军克敌致胜的力量源泉,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官兵顾全大局,表现出坚决维护中央权威的高度的自觉性和组织原则性。遵义会议之后,中央常委会讨论分工问题,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博古经周恩来等耐心说服,顾全大局,接受了组织安排。后来在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博古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坚决站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正确路线一边,作出了应有贡献,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坦荡胸怀。张闻天、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王稼祥、叶剑英、徐向前、任弼时、贺龙、张浩等人,都坚决维护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反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为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共中央积极稳妥地处理张国焘拥兵自重、对抗中央的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小其分裂主义带来的危害。在同张国焘的斗争中,中共中央“采取特殊的及十分忍耐的方针”,并作了不小让步。为了团结张国焘和红四方面军一道北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增补张国焘为中革军委副主席,徐向前、陈昌浩为中革军委委员,以为统一两军指挥,实现北上战略方针提供组织保证。在张国焘另立“中央”时,中共中央除严肃批评令其立即取消外,仍然对他采取团结的方针,俄界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只传达到中央委员,没有开除他的党籍,尽力避免使矛盾向对抗性转化。后来中央甚至同意张国焘处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⑤并表示中央与红四方面军的关系,可暂时采用协商方式。⑥中央为谋求党内团结、共同对敌的诚意和采取的正确措施,对促进张国焘放弃分裂活动,加速北上,实现红一、红四两个方面军的再会合,起了决定作用。
    第三,在中央的总体谋划下,全国各地红军互相支持,主动配合,团结战斗。长征途中,虽然通信条件不好,但中央尽最力保持和各路红军的联系,并适时给红二、红四方面军以指示。虽然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的时间有先有后,战略行动相对独立,有时和中央联系不畅,但彼此之间都能在战略上主动配合,相互策应,粉碎了国民党军妄图分割红军、各个击破的阴谋。长征前夕,中央派红7军团北上、红6军团西征以调动“围剿”军,为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减轻了压力;长征初期,红2、红6军团由黔东出发,发动湘西攻势,吸引和牵制了敌大量兵力,策应了中央红军在湘黔地区的行动;遵义会议后,红四方面军发动嘉陵江战役,歼敌10余个团,在向岷江流域进攻时突破邓锡侯部20个旅的防堵,歼敌1万多人并攻占懋功、达维,为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创造了条件;红25军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主动在甘南积极活动,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四方面军为策应红2、红6军团北上甘孜会师,南下雅江阻敌,保证了红2、红6军团北进侧翼的安全;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北上后,中共中央派西征军南下接应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会宁、静宁地区。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中央苏区的项英、陈毅所部红24师和部分独立团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牵制了大量国民党军;其它苏区留守的红军和游击队也都牵制了或多或少的国民党兵力。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