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现代史 >

刘超: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民族认同与政治认同(7)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学术月刊》(沪)2014年3期 刘超 参加讨论

    七、政治认同下的双重民族叙述
    国民党党国体制对国民党统治的政治认同优先于民族国家的认同,改变了民族主义的表现形式。为了争取各少数民族的支持,国民党政府在民族问题上,采取了双重叙述策略:一方面积极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将各民族融入到汉族中;另一方面,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历次会议和重要决议都宣称民族平等,扶持边疆民族自决。(65)这种叙述方式,使国民党民族政策存在一定的矛盾,影响到民族国家认同的建构。
    为了贯彻国民党政府民族平等政策,南京政府时期教科书都注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叙述。民国时期正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时期,民初以来就一直强调中华民族是合汉、满、蒙、回、藏、苗等几大民族而成。北新书局《高中本国史》认为,中国“各民族大都为汉族所同化,其小部分未同化者,则系交通阻塞所致;他日建设事业发达,诸民族混为一体,同谋民族主义的完成,为历史上别开一新纪元”。(66)百城书局《本国史》将“民族的融合”作为编写的重要指针,该书详细列举了各个时期融入汉族的民族,汉族正是吸纳了各民族的成分而形成一个大民族,各民族在长期的融合中,已经没有区别,“民国成立后,所有域内人民。无种族、阶级、宗教的区别,一律平等,当更易铸成伟大的民族团体”。(67)新亚书店《初中本国史》指出:中国民族的一个特点是民族国家融为一体,“民族即国家,国家即民族”,汉族几千年来为同化他族的主体,所吸收的异族不下百数,从没有歧视他族的地方。中国在近代虽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民族的自信力有些动摇,但是“只要扩充固有的宗族团体,组成民族的大团结”;将来的历史就会有进一步的光荣。(68)南京政府时期,教科书大多直接以“中华民族”或“我国民族”为题来讲述,“各族共同体”含义的中华民族认识成为不证自明的常识。(69)
    1930年代的民族危机,教科书更加关注各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叙述。1930年代后日本侵略引发的中华民族危机,要求联合中国各民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此时教科书中,帝国主义尤其是日本侵略的内容增多,注意宣扬各民族平等与融合,致力于凝聚全民族力量来抵御日本侵略。文化学社《高中本国史》写道:“中华民国,为六大民族所组成,即汉满蒙回藏苗是也。……我国虽号称为六大民族,而今已日渐同化,感休戚之相通,怀外患之日迫,泯除陋习,沐浴华风,中华民族之构成,是所企望于异日哉。”(70)文化学社《初中本国史》特别指出,在中国民族关系上,“以为中华民族是个整个的,不可分析的,而特别注重其混合同化的史迹,和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民族平等精神”。今天中国六族,“其间之混合同化,盖已无迹可寻,而成为一整个的中华民族。故在吾国今日,所谓汉满蒙回藏苗,实不过历史上的方便名词,于民族实情,毫无所当,今日所益称者,只‘华族’二字而已”。(71)世界书局《初中新本国史》在编写凡例中指出:“凡历代民族的融合,特别叙明,使知我整个的中华民族的由来,以启其团结一致的信念”。(72)南京政府时期一直较为注重各民族团结,在1940年代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中还是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提出:“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之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73)
    从南京政府时期教科书叙述可见,中华民族共同体叙述占重要地位,国家试图通过这种叙述来确立民众的整个中华民族观念;但需注意的是,中华民族叙述主要出现在“编辑大意”以及“中华民族”总论部分中,在具体事件叙述上则持汉族立场。清朝史叙述的汉族立场,显然与中华民族要求产生了矛盾:不仅与清末以来中华民族观念的发展现实相矛盾,背离了融合中国各民族形成一个共同体的中华民族要求,不利于加强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也背离了危机中的中国以凝聚全民族力量抵御日本侵略的要求,不利于团结各民族以维护民族独立。汉族立场也与教科书自身关于中华民族的叙述相矛盾,背离了教科书中各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教育要求。这种双重叙述与民族政策以及教科书本身存在着内在冲突,给国民党统治带来了多种影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