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个人史书写的意义 个人史书写的意义,放在公众史学视野下,会看得更为清楚一些。 一是认识自我的有效途径。人类的眼睛是朝外的,别人容易成为自己的认识对象,所以评价别人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相反,人类无法将自己当作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象,只能局部片断了解自己,无法形成整体理解,所以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事。“人都在写自己的历史,但这历史缺乏细心的读者。我们没有工夫读自己的历史,即使读,也是读得何其草率”(42)。寻访自我历史,不断描述自己的过去,给自己的成长过程尽可能地提供一种解释或说明,这是认识自我的最好途径。 二是历史记录对象的多元化。名人一直是传统公共社会关注的对象,而凡人则是公共社会忽视的。关注普通人的历史,“并非因为我们是执着的平权主义者,而恰恰是基于对历史所提供的智慧训教的尊重”(43)。现实社会的公民是独立的主体,公民的历史是独立的历史。更何况,名不名人,是一个相对的价值判断概念,不同的时空有着不同理解的名人。有大时空概念的文化人理解的名人是指全国性名人,而只有小时空概念的非读书人理解的名人则多为地方名人(省级名人、市级名人、县级名人、镇级名人、村级名人)。个人史书写,不仅要关注全国及地方名人,也要关注凡人。之所以强调凡人也值得关注,是受现代社会的公民性、国家历史的多层次性决定的。凡人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日益凸显,同理,凡人的个人史也应受到关注。以前是名人与精英的天下,今天可以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凡人也参与进来。有精英也有凡人的个人史书写,会更加缤纷多彩。 三是让普通人垂名于世。人类的生活历程只有一度性,如能通过文字与图片来保存,曾经存在的东西就会变成永恒的“不存在的存在”。书写自我,是人类追求不朽理念的结果;不想留名于人世,那是非常消极的人生态度。没有文本,人至多是一个姓名符号;有了文本记录,人的一生才是丰富的。在现实大千世界中,人也许只是一个普通人;但普通人言行如果能写进文本,就有可能成为文本世界中的名人。文本世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有着自己独立的一套规则,只要有助于后人的历史理解,就有自身的学术价值。“对父母最好的感念就是通过文字让他们复活,让也许在大历史中寂寂无名的他们变得有名”(44)。越是作为普通人,越要重视个人史文本写作。因为个人史书写可以让普通人复活,在宏大叙事中找到个人的价值(45),增强公民的生存感与荣誉感。“没有一个普通人可以被历史忽略”(46)。 四是记录下层人民的历史感受。当今中国正处于和谐社会建设时期,史学也应建设成为和谐史学。所谓和谐史学,是指上下、官民可以互动的历史,上下经验可以互相体会到的历史建构。以前的历史,主要是上层的经验,下层的经验遭严重忽略。今天提倡写下层人民的历史,就是要写出下层人民的感受与经验,叙写人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的艰辛困苦,如何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推动文明的前进。这样的个人史有一种感同身受之感,是民间百姓喜欢看的历史作品。“你为什么不写写自己家里,写写大伯,写写你自己小的时候,这是我们喜欢看的”(47)。个人史记录了当时人们的心态与心灵,“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和性格”(48)。通过个人史的书写,可以“折射自我生存的世界”(49)。人性有无比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生动性,个人史能“在人们内心能够引起人性的共鸣”(50),这是其他文类难以完成的任务。 五是藉普通人窥探历史秘密。在马克思看来,“历史是个人的历史,个人是历史的个人”(51)。个人史是在国家框架中发生的,每个人身上都藏着现实社会的秘密,从中可以看到“岁月与人生、个体与国家、必然与偶然”(52)。个人史书写会披露出相当多的历史秘密,“用私人记忆重现历史细节”(53),“可以撬动惯见的大历史”(54)。个人史书写提供了一种“由下而上”观察国家历史的新视野,“是一种理解人类的新的立场和态度”(55)。不怕个人史有偏差,怕的是只有官方史而没有个人史(56)。如果每个人都拿起手中的笔,去发现、去记录历史,那将汇成一部十分可观的国家史(57)。个人史是局部史,一个人一个点,无数的点形成大的面。有了大的面,就可建构出更为全面、多层面、立体的整体国家史。如果中国形成了个人史书写的传统,则历史资料更丰富了,历史学家可以写出更为丰富的国史。以前的国史书写不理想,原因之一是民史资料太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