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近代西方工业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多以自有资本为主,而民国时期国内民营企业在最初招股创办时,所募集的自有资本往往只能维持企业购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需要,对于依赖生产而运转的流动资金则只能靠借款维系。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比例的不平衡,是制约民国时期民营棉纺织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民营棉纺织企业在解决借入资本的问题上,采取了内部负债、企业集团内的资金调拨、外部负债等不同对策,并直接导致了各企业的不同走向。 【关键词】民营企业;自有资本;借贷资本 中图分类号:F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14)07-0064-10 工业企业要发展,第一要义就是资金的来源和周转问题,民国时期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如此。关于民国时期棉纺织业发展资金问题的研究成果,典型的有秦鸿锠的《民族资本在近代棉纺织工业的发展和作用》(《中国纺织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李一翔的《论30年代中国银行业对棉纺织业的直接经营》(《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3期)、姚会元的《“裕大华”及其经营管理》(《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罗萍的《裕大华企业集团发展之路研究1912-1937》(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等。这些成果要么是从宏观上研究民国时期整个棉纺织业的资金问题,要么是把视角聚焦在某一个企业,从经营管理的角度来探析资金问题,而对民国时期民营棉纺织企业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以1920-1930年代中国棉纺织业的一个主要基地武汉棉纺织业的发展为中心,选取最为典型的裕华纱厂、申新四厂、第一纱厂和震寰纱厂进行个案分析,力图展示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企业对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的运作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敖文蔚,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岩岩,男,安徽界苜人,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社会建设研究院副教授,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