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在一定时期内是重庆防空司令部的上级主管机关,其所调制的《重庆卫戍总司令部调查×月×日敌机袭渝情况暨伤亡损害报告表》,档案本身虽然不及重庆防空司令部的调查表完整系统,但其填制时间大多在大轰炸的三五日或十余日之后,在调查的时间上比重庆防空司令部更为充裕;在调查的内容上,两者大体相同,但重庆卫戍总司令部表中有关投弹地点与投弹数目的调查,比重庆防空司令部所制表格更为详细;在数据来源上,它综合了重庆市政府、重庆市警察局、驻防重庆的第三十六军、重庆防空司令部、宪兵第三团以及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办公室第三组、稽查处各方的调查所得,因而调查范围更广、数据来源更丰富,也就显得更加权威,更具可信度。重庆空袭紧急救济联合办事处及陪都空袭救护委员会有关空袭、被灾及工作情形的通报,不仅系统、完整,而且也大多形成于轰炸之当天,除在轰炸地点、投弹数和伤亡情形、房屋损毁情形等方面可与上述资料互相印证外,这部分档案更多地关注轰炸后的救护情形,包括受伤者的医治、被压者的挖掘、难民的抚恤与施救以及死亡者的掩埋等。(36)重庆市警察局的有关统计,档案本身虽然不完整,统计范围也只限于其管辖区域之内,其损害数字相对比重庆防空司令部、重庆卫戍总司令部的数字要小,但这部分档案增加了被炸街巷数、原有门牌数与被炸门牌数的比较,原有户口数与被炸后现有户口数的比较以及被炸者所属分局等。(37)更为重要的是,重庆市警察局的部分统计表,还详细列有一些被炸伤亡者的姓名、性别、职业、年龄、伤或亡等详细情况(38),其调查、统计、报告中的一些细节,是其他统计材料没有的,这对我们进一步深化“重庆大轰炸”的研究,有其他档案不可代替的作用和价值。至于其他的一些相关档案,虽不如重庆防空司令部档案完整系统,也不如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档案权威可信,但它们都可以对某些问题、数据、观点进行补充、完善和印证,也是我们进行“重庆大轰炸”研究必不可少的材料。 总之,“重庆大轰炸”既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又是一个涉及面广、事件本身就相当复杂的历史课题。我们必须潜下心来,在广泛进行“重庆大轰炸”档案史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还必须对这些档案史料进行认真的分析、鉴别和比较,注意档案史料的全面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只有这样,“重庆大轰炸”的研究才能有所突破、更加深化和为各方所接受。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依据其强大的陆海空军力量,对以重庆为中心的中国抗战大后方进行了长时期、大规模,残酷、野蛮的疯狂轰炸,大后方各主要城市如重庆、成都、万县、自贡、乐山、昆明、贵阳、桂林、兰州、西安等,都遭其难。据防空学校统计,从1937年8月14日起,到1945年8月14日止,在长达8年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63206架,对大后方各城市乡镇进行了12592次轰炸,共投弹255153枚,炸死市民94522人,炸伤市民111146人,毁房屋457927间。(39)若以笔者所依据的中义的“重庆大轰炸”所得出的初步研究数字,上列各项数字,重庆分别占其总数的9.06%、1.03%、7.12%、11.43%、10.64%、19.61%,而重庆之面积则只占大后方10省市总面积6200216平方千米的0.096%(40),其被轰炸之惨,牺牲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如果我们再以每平方千米来平均计算日机的投弹数、被炸死伤人数及房屋损毁数,那么大后方10省市平均每平方公里为投弹0.041枚、死亡0.015人、受伤0.017人、毁房0.073间;而重庆每平方千米的平均数则为投弹3.052枚、死亡1.815人、受伤1.988人,毁房15.085间,分别是大后方各省市平均数的74.43倍、121倍、116.94倍、206.64倍。通过这样的比较研究,我们既可以知道日军对重庆实施轰炸战略之不同,也更能够理解“重庆大轰炸”中“大”的含义与重要,从而对“重庆大轰炸”这一历史上的专有名词有更加深刻、科学的理解和定性,对上述“重庆大轰炸”研究的有关问题,也更能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认识和判断,从而促进“重庆大轰炸”的深入研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