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中葡未能在勘界谈判取得成功,后果未有如萨安东所言“国际社会尽失和平和安宁”反而触发了民国初年中葡之间一系列关于澳门地界和水界的纠纷,民国政府多次就澳门问题与葡国谈判,广东民间及广东官员很关注澳门的界址问题,然而葡萄牙却透过一系列侵犯行为来实现“非法扩展界务这一传统”(17),例如1919年青洲浚海事件、1921年的银坑事件等,中葡双方虽然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涉,但由于葡萄牙扩大占领澳门以外土地的意图不变,广东政府民间收回澳门的声音不断,这些交涉一开始就举步维艰,最终也是无功而还。(18) 从上述对中葡澳门勘界事件的文献分析,可归纳出这次谈判的权力话语的争夺过程:中国和葡国都各自有话语的基础,中国源于对澳门故有的主权;葡国则仗着英国和其他西方列强的支持,以及中国多次战败的时势来“趁火打劫”;谈判过程中,双方都出现了权力的让渡与增长,中方源于民间的力量,葡萄牙则是西方国家的暗中支持,故此这次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的角力,谈判的权力话语出现下图的转折与博弈过程: inter-governamentais de 1909 para a de Macau e o seu significado nas Luso-Chinesas. Em Revista de Pública de Macau.No. 30,1995. 上图所示,中葡双方对谈判的权力话语原来有对等的筹码,西方列强的取态,包括身为英国人的海关总税司赫德从中所作偏帮葡萄牙的周旋使葡萄牙掌握的权力话语增加了,造就一次话语权的让渡;而中国方面则是民间和广东官员对领土问题的寸步不让,使民间的反响成为推动清政府在谈判过程中采取维护主权的坚定立场的后盾,此时话语权再一次让渡到中方,出现一个对等而僵持的局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