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教科书采取三个、四个或五个时段的分期方式,就各个历史时期的称谓来说略有不同,一个分期术语所指的时段也有差异。章嵚《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分期时段与桑原相同,但名称不同,章嵚以“远代史”、“中代史”、“近代史”与“最近代史”来命名。清朝史或称“近世史”,或称“本朝史”。 中国历史教科书中,采用四期划分法最多,在具体分期时段上多与《东洋史要》相同。在历史分期中,最为一致处是对“上古”分段,都是将“秦统一”之前的历史作为上古史。“中古”或“中世”作为第二个分期时段,以“秦统一”作为开端,下限则诸说纷陈,主要有“唐末”(五代)和“明末”两种情况。“明末”与“唐末”相比较,多出了“五代”至“明末”这一段,后来有史家将这多出的一段划作“近古”。②清朝历史一般属于“近世”。 内容安排 教科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两处不同于传统史书:一是开篇有个“总论”部分,介绍中国地理、民族(人种)、历史分期以及历史的功用等。《支那通史》“总论”分别讲述了“地理概略”、“人种之别”、“朝家屡易”,并附上历史分期。《东洋史要》“总论”分为“东洋史之宗旨界说”、“地势”、“人种”、“区分年代”四章。《支那史要》“总论”讲述“地理、疆域与人种沿革”。中国编写的历史教科书,在内容安排上与日本教科书相似。柳诒徵、横阳翼天氏、夏曾佑、陈懋治、徐念慈、章嵚、普通学书室、吕瑞庭等编写的教科书都在总论中介绍中国人种、地理、历史分期等。二是在每一部分中,在政治史、军事史后有文化史、社会史的内容。《支那通史》上世史后有“世态及文事”、“先秦诸子”两章,在“世态及文事”中,讲述名字姓氏之氏族、嫁娶之制、丧祭之礼、阴阳五行之说、文书之沿革、先秦典籍;“先秦诸子”讲述学风之变动、孔子略传、老子及杨墨列庄、孟荀之同时诸子、法家诸子。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二、三册讲述西周的历史,前两课讲述了西周的勃兴、兴亡,从第三课开始直至结束,分别讲述了疆域、与异族关系、政体、阶级制度、自治制度、宗法制度、人民职业、宗教、学术、教育、官制、财政、刑法、田制、军制、礼俗、王礼、商业、工艺、宫室、衣服、饮食、美术等。把每一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内容放在一起讨论,甚至社会文化史详于政治军事史,在清末教科书中较为常见。 本节的意图不是说明章节体与历史分期等新式编写体裁体例所蕴含的意义,而在于通过中日教科书的比较,说明中国自编教科书对日本教科书在编写形式上的取鉴。中国自编的具有“新史学”特征的教科书,基本都与日本教科书有一定的关联,借鉴了日本教科书的章节体、历史分期与内容安排;但是,在具体问题上,则有自己的历史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编者:表2五期注①)[日]横阳翼天氏《中国历史》目前仅见上册,其中讲述历史分期与各期名称,但各期具体所指时段未言明。徐念慈《中国历史讲义》分为七期,各期名称与《中国历史相同》都相同,徐念慈的分期应该参照了横阳翼天氏《中国历史》。这里的具体时段划分根据徐念慈《中国历史讲义》而定。 ②刘超:《古代与近代的表述:中国历史分期研究》,《人文杂志》2009年第4期。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