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汉族主体:中国民族主体的确立与连续性 清末引译日本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用作学堂教科书,逐渐受到国人的担忧与批评。梁启超认为历史教育在塑造国民方面有特殊作用,应该自编教科书,不能使用外人编写教科书:“本国人于本国历史,则所以养国民精神,发扬其爱国心者,皆于是乎在,不能以此等隔河观火之言充数也”。①一些人从教科书独具的教化功能考虑,劝诫中国学堂“勿沿用洋人课本”,它们“大都以阐扬彼教为宗旨,亦取径迥别,与中学绝无关合”。②翻译改编日本教科书甚至被认为是清末教育“最错误者”:“盖本国历史,原有其特别的目的和效用,教科书正为实现其目的的工具。外人著述,无论如何,必不能准其目的也。”③中国编者对日本教科书进行了改造,吸收了日本教科书编写方法,抛弃了其对中国历史的态度,以确立中国编史立场与中心地位。 在中国民族问题上,中国自编教科书改变了日本教科书关于中国民族的叙述。日本教科书一般列举了中国境内汉、满、蒙、回、藏等几个民族(人种),对各族进行了简要介绍。《支那通史》列举了中国境内六种人种:支那、韩、东胡、鞑靼、图伯特与江南诸蛮种,尽管书中写道“支那史者,汉人之史也,汉人为之主”,但是作者认为,“近世满人大兴,定今代之业。其人口较诸汉人不过百分之三,然秉主权,成为贵种。汉人虽众,势力反不及之”。④《东洋史要》以“亚细亚种人”来指称东洋历史上各民族。汉族、通古斯族、蒙古族和土耳其族都是东洋史中重要人种。中国历史是中国境内的这些民族依次统治中国的历史。汉族是东洋史中最为重要的人种,但汉族并不在中国历史中占有主体地位。⑤《支那史要》列举五种人种:苗、汉、蒙古、满洲和回回人种,各人种在中国历史上是对等的,特别是曾经统治中国本部、建立自己王朝的几个民族。“满洲一统中原,成为一大帝国,中间有与汉人之争,又西北则受俄国蚕食,东南则蒙英佛之侵寇,故自今以往,支那境内之人种竞争不止,当至于世界各人种之竞争也”。⑥ 日人编写的教科书中,判断一个民族(人种)重要不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在中国本部建立了强大的政权。日本教科书关于中国民族的叙述,割裂了中国民族主体的完整性,在他们的叙述中,中国没有任何线索可以追寻到本民族的主体——那不是一个连续的民族主体,而是被世界不同的列强所瓜分的领土。⑦在他们的叙述中,中国历史看不到未来,现今中国在外来的白人统治之下,汉族处于衰落之中,中国将来难以确定。 中国自编教科书中,强调了汉族在中国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支那少年痛感中国无史,要书写国民历史,将市村瓒次郎《支那史》“去吾二十四姓家乘所备载之事实,而取其关于文明之进步者”,改编为《支那四千年开化史》。⑧《支那四千年开化史》列举了苗、汉、蒙古、满和回五种人种,这与《支那史》以及《支那史要》相同,但在叙述上却有了很大差别,市村对各人种只是介绍,未做评价;支那少年以汉族为中心,突出汉族的优点及其主体地位:“在诸种中,汉人种充满支那各地,实为开创支那者,后世虽时有盛衰,然历代帝王,大抵由此人种而出,故于支那内地,大有势力,以今日论,实比他人种为最有文化,且富于智识也”。⑨东新译社谈到其开办原由及其特质时说道:“同国家之脔割、愤种族之犬羊,怜然创办东新译社,就我国之性质上习惯上编辑中学校各种教科书,熔铸他人之材料而发挥自己之理想,以激动爱国精神,孕育种族主义为坚确不拔之宗旨”。⑩该社根据日本史书编写而成的《中国历史》,列举了汉、蒙古、通古斯、土耳其、西藏和苗族六种,称汉族为“本族”,满族等其他五族称之为“外族”:“以汉人种为历史大主干,其余五外族,皆骈枝也。枝干相乘,得历史之全局”。(11)汉族是中国历史的主体,其他各族处于辅助的地位。《中国历史》以汉族盛衰为标准,把中国历史分为七期:汉族发生时代、汉族创国时代、汉族优胜时代、汉族与外族冲突时代、汉族极盛与东西两洋交涉时代、汉族复盛与西力东渐时代、汉族衰微及多事时代。(12) 以汉族为中心的叙述方式在自编教科书中较为普遍。改编自《支那通史》的《历代史略》,在“总论”中删去了“人种”一节,主要以汉族为中心来讲述。夏曾佑《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只是提到汉族,没有提及其他民族。在谈到“中国种族之原”时,认为中国民族称为汉、唐、夏等,多“皆朝名,非国名也。惟《左传》襄公十四年引戎子驹支之言曰:‘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华非朝名,或者吾族之真名欤!”(13)从夏曾佑对种族名称的考定来看,其所谓的“中国种族”当然指汉族。刘师培《中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国民族只指“汉族”:“中国人民,近世称为汉族,与亚洲之民同属黄种。”(14)陈庆年《中国历史教科书》改编自桑原骘藏《东洋史要》,剔除了桑原原书中对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介绍,只保留了汉族。“汉族于上古最远之时,次第自西北移入中国内地。是等之民,约在五千余年前,已繁殖于黄河沿岸,分无数部落”。对于中国境内各族,将之归属于“苗、夷、狄、戎”四族,汉族是中国历史的重心。(15) 中国自编教科书,改变了日本教科书关于中国民族缺乏连续性的看法,突出汉族主体地位与连续性。尽管在历史上,汉族曾经被其他民族统治过,但汉族是中国民族的主体不容置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梁启超:《东籍月旦》,《饮冰室合集》文集4,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99页。 ②张元济:《答友人问学堂事书》,璩鑫圭、童富勇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教育思想》,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84页。 ③黄现璠:《最近三十年中等学校中国历史教科书之调查与批评》《师大月刊》第5期。 ④[日]那珂通世编《支那通史》卷1,中央堂1888年版,第5页。 ⑤[日]桑原骘藏:《东洋史要》卷1,金为译述,商务印书馆1908年初版,1914年7版,第6—8页。 ⑥[日]市村瓒次郎:《支那史要》卷1,陈毅译,广智书局1903 年再版,第4—6页。 ⑦[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王宪民等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⑧[日]支那少年编译《支那四千年开化史》,广智书局1903年初版,1906年3版,“弁言”。 ⑨[日]支那少年编译《支那四千年开化史》,第5—7页。 ⑩“东新译社开办之原由及其特质”,东新译社编纂,横阳翼天氏编辑《中国历史》上册,东新译社1903年版,“书后附录”。 (11)[日]横阳翼天氏编辑《中国历史》上册,第18页。 (12)[日]横阳翼天氏编辑《中国历史》上册,第19—20页。 (13)夏曾佑:《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第1 册,商务印书馆1906年第7版,第2—3页。 (14)刘师培:《中学历史教科书》,《刘申叔遗书》下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178页。 (15)陈庆年编纂《中国历史教科书·历代史》卷1,商务印书馆1909年初版,1911年第5版,第8—9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