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貌合神离:近代中国新史学与日本史学(6)

http://www.newdu.com 2017-09-06 《史林》2014年05期 刘超 参加讨论

    对当下历史的关注以及中国历史正在发生转变、趋向一个新时代的看法,在一些自编教科书中较为常见。汪荣宝《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把当下称为“忧患时代”。该书把清朝历史为三期:自创业之始至三藩台湾之平定为“开创时期”,自康熙中世至乾隆末年为“全盛时期”:自嘉庆初年迄于今日百余年为“忧患时期”。在“忧患时期”中,“欧人东渐之势力,日以扩张。自鸦片战争以来,数以外人构兵,而每战必败,必丧失权利无算。至于晚近,而所谓港湾租借,矿山开采,铁道敷设之协约,相迈而来。西力之东侵,遂如洪水猛兽,一发而不可制。《易》称‘易之兴也,其有忧患乎?’《传》曰‘多难所以兴邦’。意者异日中兴之机,殆在此欤。①这一时期,预示着中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沈恩膏《本朝史》把当下称为“改革时期”。该书把清朝历史可分四时期:天命至崇德为兴起时期,自顺治至乾隆中叶为全盛时期,自乾隆中叶至道光中叶为保守时期,五口通商以后为改革时期。五口通商后,外侮内寇,更起跌伏,内寇幸而荡平,外侮卒无以御之。数十年间,丧师割地,开港赔费之事,层见迭出,外人撤我藩篱,居我堂奥,如入无人之境。我国行省二十二,人民号称四万万,而坐受其奇辱。于是朝野上下,咸欲舍其旧而新是谋。故是道光中叶至于今日,乃由开通而入于改革之时期也。②中国历史到了明清之际发生了转折,将要发生很大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横阳翼天氏《中国历史》与徐念慈《中国历史讲义》将清朝作为“现世期”,显示了当下与以往的不同,二十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之特色,必有什伍千倍于十九世纪之西洋反动时代与活动时代也。中国历史出世,谨祝我伟大中国灿烂庄严之文明国旗出世于今日,谨祝我中国四万万爱国国民出世于今日,谨祝我四万万爱国国民所希望理想之自由,所馨香祷祝之独立出世于今日。”③这是较早将自己时代称为“现世”的分期,是为自己时代寻求新的定位的尝试。
        中国自编教科书中,突出当下历史的书写,打破了日本教科书中国停滞的看法,当下中国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未来充满了希望。中国史家试图通过历史分期,融入世界历史,成为普遍历史的一部分,赋予中国历史现代性特征。④
        结语
     
    本文以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为中心,讨论了中国新史学与日本史学的关系,中国新史学对日本史学是形式上取鉴,精神上舍离。中国教科书在编写形式上借鉴了日本教科书编写方式,使用了章节体、采用历史分期,内容安排上将政治、军事、社会和文化史放在一起讲述。这种新的史书编纂形式,相对于传统史学来说,不仅是形式上的改变,也反映了史学观念的革新。⑤章节体史书否定了以帝王为中心的纪传体史书编纂形式,更能反映民史。⑥内容安排方面,特重文化、社会方面的历史,是要打破传统史学一家一姓的家乘,书写民史。对地理、人种与历史关系的重视,“大部分超出了传统史学讨论的范围,具有十分鲜明的近现代意识”。⑦中国史家借用这种形式,以进化史观书写国民的历史,发挥民族主义。这种编写形式,成为新史学重要特征,以后历史教科书与一般历史著作的编写,大致采取了这种体裁体例。
    中国新史学在精神上舍离了日本史学意旨,确立自己的编史立场:一是中国新史学不惟要书写进化的历史,国民的历史,更是希望通过历史这种形式,来拯救民族国家的衰落;二是反击日本史学的霸权主义,维护中国历史的地位。日本人编写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有着明显的日本立场,服务于日本近代霸权。那珂通世、桑原骘藏与市村瓒次郎等人的中国历史研究,勾勒了东洋史的基本框架,确立了日本东洋史教育的基础。东洋史研究取向的用意在于:用亚洲而非欧洲的历史来定位日本。它所关心的与其说是书写中国的历史,不如说是了解日本在亚洲崛起的根源,并且更进一步,了解日本有别于日本的独特之处。⑧东洋史是日本参与世界历史并在其中给自己寻求“中心”定位的体现,这种“中心”的一个参照就是书写中国历史,通过中国历史来突出日本在亚洲和世界中的地位。日本历史教科书这种编写意旨,被中国史家抛弃。在中国民族叙述上突出汉族主体地位与中国历史的连续性,通过新的历史分期赋予中国历史明确的未来。从清末历史教科书的情况来看,中国新史学发轫之初,已经践行中国史家以进化史观来书写国民历史的要求,基本奠定了民国时期中国史学发展的路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汪荣宝编纂《中国历史教科书·本朝史》“绪论”,商务印书馆1909年初版,1911年4版,第3—4页。
    ②沈恩膏编辑《本朝史》,中国图书公司1908年版,第98页。
    ③“中国历史出世辞”,[日]横阳翼天氏编辑《中国历史》上册,第4页。
    ④章清:《“普遍历史”与中国历史之书写》,杨念群、黄兴涛、毛丹主编《新史学:多学科对话的图景》上册,第263页。
    ⑤李孝迁:《新旧之争:晚清中国历史教科书》,《东南学术》2007年第4期。
    ⑥邹振环:《西方传教士与晚清西史东渐》,第213页。
    ⑦[日]浮田和民讲述:《史学通论》,李浩生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页。
    ⑧[加]Timothy Brook:《资本主义与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书写》,[加]Timothy Brook,Gregory Blue 等《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汉学知识的系谱学》,古伟瀛等译,巨流图书公司2004年版,第124页。
     


    日本史家通过历史分期表达出的对中国历史停滞与没有未来的看法,引起了中国史家的不满。中国史家借鉴了日人历史分期这种方式,却抛弃了日本史家分期标准。《历代史略》时段划分与《支那通史》相同,但在分期标准与中国历史认识上不同。《历代史略》分期标准为:“政治之得失,学术之升降,疆域之分合,国势之隆替,代有不同。然统观历代,大抵自唐虞至秦而一变,自汉至五代而一变,宋元以来之风会,与上古划然不可复合”。⑤中国各个时期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历史是变化与发展的。中国史家通过对当下所处时代的书写,打破日本教科书中的停滞看法,中国历史是变化的,有个明确的未来。这种突出变化的看法,在对清代历史的书写中较为常见。 
    在中国自编教科书中,作者所处的时代——清代是个变化的时代。《最新中学教科书中国历史》把中国历史分为三期,第三期近古史是自宋至今,其中又分为“退化”与“更化”两个阶段,作者夏曾佑所处的清代属于“更化”阶段:清朝“二百六十一年为更化之期,此期前半,学问、政治集秦以来之大成,后半世局人心,开秦以来所未有。此盖处秦人成局之已穷,而将转入他局者,故谓之更化期”。清后期以来,世局发生变化。“道光以前,政治、风俗虽仍宋明之旧,而学问则以离去宋明,而与汉唐相合;道光以后,与天下相见,数十年来,乃骎骎有战国之势。于是识者知其运之将转矣,又未始无无穷之望也。”⑥夏曾佑与市村瓒次郎都是以道光朝(鸦片战争)为界把清代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但与市村对道光以后中国受到列强侵略的认识不同,夏曾佑认为中国在此进入另一个时代,这是个变化与充满希望的时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 中日中国历史教科书体裁对比 
    
     
    这里引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章节体等新式体裁,往往是与历史分期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历史分期历史分期是近现代历史工作者对长时段历史的阶段划分,一般而言的历史分期即为理论性分期,其意图是通过划分历史阶段来认识历史的进程。③中国传统史书只有朝代断限,历史分期是西方普遍历史的产物,在19 世纪20 世纪之交传入中国。④清末中国历史教科书,一部分采用了新式的历史分期,见表2。 
    表2 中日中国历史教科书历史分期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徐冰:《中国近代教科书与日本》,《日本学刊》1998年第5期。 
    ⑧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⑨参阅李孝迁:《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第351—354页。 
    ⑩李庆:《日本汉学史》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页。 
    (11)历史教育研究会编《明治以来历史学的发展》,四海书房1933年,转引自何寅、许光华主编《国外汉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03页。 
    (12)黄现璠:《最近三十年中等学校中国历史教科书之调查及批评》,《师大月刊》第5期(1933年7月)。 
    (13)李孝迁:《西方史学在中国的传播(1882—1949)》,第10—18页。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清末民国时期中国历史教科书综合研究”(项目编号:10BZS037)、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09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超,安徽财经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