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在世界外交史上实属独特现象。除了总税务司大搞“业余外交”外,海关其他中高层洋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国外交。英国人包腊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近代海关任职的洋员,深受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重用,1872年出任粤海关税务司。在赫德的安排和指导下,他参与了两次重要的中国外交活动——1866年斌椿使团出访欧洲和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中国展。包腊参与中国外交的动机和目的对中国是友好的,在参与过程中尽心尽责,不遗余力,最终达到了促进中西相互了解、改善关系的效果,由此从微观角度展示了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关键词】包腊;海关洋员;赫德;晚清中国外交 [中图分类号]K25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326(2014)09-0121-08 近代中国海关洋员,是指1854-1949年间受聘于中国政府在中国海关负责行政工作的全体外籍职员。在近100年时间里,有上万名外国人为中国海关服务,其中1000余人担任总税务司和各口岸税务司等高级职务。学界对近代中国海关洋员的个体研究颇为缺乏,而在屈指可数的海关人物研究成果中,除了研究总税务司外,很少关注各口岸税务司。①笔者认为,这些海关中高级职员,无论在地方的基层海关事业上还是在中国对外关系上,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和个体。本文将选取粤海关税务司包腊为切入点,探讨海关洋员与晚清中国外交的关系。 英国人包腊(字垄梅,Edward Charles Macintosh Bowra,1841-1874年)自1863年到1873年效力于中国近代海关,属于最早一批进入中国近代海关任职的洋员。在众多海关中高级洋员中,他出类拔萃,颇受总税务司赫德的重用。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又是当时一批洋人在中国海关任职的一个典型事例,这批海关洋员与商人、外交官、传教士并列为四大外人在华职业群体,但他们作为中国政府的雇员又有别于其他群体。包腊从因经济动机进入中国帝国海关打工赚钱,到作为中国雇员尽心尽责地为中国海关效力,再从低级关员奋斗到税务司一职,同时在工作中又努力成为汉学家,身心都融入中国社会,从鄙视中国,到理解热爱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人民,这些特点在当时的海关洋员中极具代表性。与他同时代还有其他一些著名外籍税务司,如德璀琳、金登干、葛德立等。比较来看,包腊与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环境和性格等因素不同,他们各有特色、专长,因此包腊的经历具代表性也具独特性。 史学界对天津关税务司德璀琳、伦敦办事处的金登干等人有一定的论述,但对粤海关税务司包腊的研究寥寥无几,这使得包腊不如前两者那么为人所知。查尔斯·德雷格(Charles H. Drage)的《龙廷侍者——包腊、包罗父子传记》(Servants of the Dragon Throne: Being the Lives of Edward and Cecil Bowra)是仅有的一部相关专著。在国内,也只有数篇研究包腊与《红楼梦》英译本的文章。本文将以包氏家族史料②为基础,结合运用《龙廷侍者》及其他相关的中国近代海关史文献和研究成果,着重对包腊参与晚清中国外交活动做一概述和细致分析。海关介入晚清中国对外关系在世界外交史上实属独特现象。除了总税务司大搞“业余外交”外,海关其他中高层洋员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中国外交。本文试图通过包腊的外交活动,从微观角度展示近代海关如何介入晚清中国外交,为什么介入,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如何评价海关洋员介入中国外交问题,从而进一步说明在近代“不平等条约体系”下海关参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作者简介】潘一宁,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