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一定意义上说,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变迁始于清末新政时期警政、商会、自治等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其中部分法规及其实践成果在民国时期得到承袭、调整和完善,逐渐成为华北市镇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分别形成了以唐山和石家庄、秦皇岛、漯河、泊头、羊角沟、周村等为代表的管理体制变迁模式。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在1902~1937年间的变迁,既受到清末新政以来警政、商会、自治等方面的具体制度安排变迁的制约,又受到国家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对市镇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双重影响。这从一个方面表明,只有实现制度建设、市镇管理体制变迁与市镇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市镇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制定的城镇化发展战略。 【关键词】华北市镇;管理体制;警政;商会;自治 正如费孝通等所言:“如果把‘城镇’这个名词用来指作为农村中心的社区,从字义上看,它似乎应当属于城的一方,而实际却是乡的中心。为了避免这种因望文生义而可能产生的误解,不如称这种社区为‘集镇’。”“我主张把农村的中心归到乡的一边。但也可以考虑在城乡之间另立一格,称之为镇……镇字旁还得加个字,要加就不能再用城或乡,所以还是可以考虑称为‘集镇’。”①针对市镇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历代中央政府一面在市镇建立防卫系统和税收系统,一面借助民间社会组织行使其他管理职能,但并未建立起相对统一的管理体制。 晚清以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特别是“清末新政”的推行,华北市镇的管理体制开始发生变化,并在此后数十年中逐渐分化成不同的市镇管理体制变迁模式②。鉴于迄今尚无专文对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变迁进行深入考察③,本文将以警政、商会、自治机关等市镇管理体制的主要构成要素为重点,通过考察1902~1937年间华北市镇管理体制变迁过程,揭示影响市镇管理体制变迁的主要因素,并从一个方面阐明制度建设、管理体制变迁与市镇发展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费孝通文集》第9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233页。 ②费孝通曾指出:“模式这个概念是从发展方式上说的。因为各地所具备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条件不同,所以在向现代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路子,这是可以在实际中看到的。不同的发展路子,就是我所提出的不同发展模式。”本文所谓的模式,是指市镇管理体制在变迁过程中所形成的不同发展路子。费孝通:《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费孝通文集》第13卷,群言出版社1999年版,第204页。 ③就管见所及,相关研究成果主要有张利民:《艰难的起步:中国近代城市行政管理机制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靳润成:《从城镇分割到城市自治———论中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近代化的重要标志》,《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孙斯:《试析清末新政时期城镇管理机构的变革》,《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魏本权:《基层政制与乡村社会结构的错离:以近代华北区制的变动为中心》,《中国农史》2008年第2期;等等。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NKZXB1145)。 【作者简介】熊亚平,历史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