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学科研究方法类似 《中国社会科学报》:从研究的方法论这个角度看,您认为西方历史学家和中国历史学家有什么不同? 包弼德:在我看来,从方法论的角度,中国的史学家和美国的史学家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问我,中国史学家和美国经济学家谁和我的研究方法更相近,我的回答肯定是前者。当然,虽然研究方法相同,但是我们关注的研究议题可能会有差别。我面对的是美国当下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显然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有可能会和中国学者不一样,中国学者可能会非常关注本土的问题。但是,他们所关注的一些问题我们同样也会关注。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觉得美国学生和中国学生有什么不同? 包弼德:我认为没什么不同。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假设,认为中国人和美国人是“截然相反”的。其实,所谓的“截然相反”只是我们的主观想象。有的美国学生对现实经验感兴趣,有的则对理论感兴趣;有的对发现问题感兴趣,有的则没有兴趣去发现问题。我想中国学生也是一样的。 不过,有一点不同是,中美之间当下不同的教育政策对其学生可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中国的教育更强调“事实性知识”,三四十年前的美国可能也是这样,现在则没有之前那么强调。但这也不见得就是好事。美国的每个州都很独立,地方政策也不一样,说不定10年后又会发生变化,如何变化取决于政策的制定。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目前欧美的中国学研究有什么新的变化? 包弼德:中国学无疑是个非常重要的学科,我们也在努力促进这个学科的发展。我认为,欧美学界一个很重要的进步,就是越来越多的学者觉得不能不去中国进行实地学习和考察,我认为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学者的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报》:通过研究思想史,您认为知识分子和社会发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包弼德: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知识分子的作用,另一个是他们的思想及其价值。为什么人们会关心思想的价值?在我看来,人们在现实世界的行动中需要作出判断,而这些判断是建立在他们所学、所知的东西之上的。如果你想了解为什么中国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迁,我们就需要了解人们是如何思考的。知识分子为了界定思想价值和观念而彼此争论,都希望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思考、如何理解世界以及如何看待和应对问题。所以,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作用是影响认知、影响教育、影响价值观。但是我们会发现,思想家们并不是总能达成共识,中国历史上就出现过几次大的思想论争时期,比如,战国、魏晋、北宋、明末清初,当然还有20世纪。要注意到,这些时期也正是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两者(思想辩论和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也正是历史让人着迷之处。 中国的发展需要中国学者的智慧。中国学者自己应该去判断“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的价值。对我而言,我想要了解他们的看法、他们的选择。当然,中国有很多不同的思想理论,我希望能了解他们是如何思考、如何讨论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