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柱先生在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方法与理论有着多方面创新,他认为,从考古学来说,中华文明形成、发展历史的物化载体主要体现在都城、帝王陵墓以及文字、金属器、礼制建筑等。通过对这些遗存的发掘与研究,可以找到五千年中华文明赖以延续的文化基因。 解密“中国第一批真正的国家宫廷档案” 文汇报:刘先生好,首先祝贺您获得“人类学终身成就奖”!我们知道,您和夫人李毓芳老师现在还奔走在考古一线,整理重要的考古资料。听说您最近在整理未央宫出土的骨签,可以介绍下相关情况吗? 刘庆柱:我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长安城遗址骨签考古研究”的负责人,这批骨签是1986年9月至1987年5月,我和我老伴儿当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汉长安城考古队发掘未央宫第三号建筑遗址时发现的。骨签以动物骨骼制作而成,其中以牛骨为原料的占绝大多数。 其实这书早在1989年就答应做了。新世纪之前,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中华书局都在王府井大街北部,两个单位斜对过,1989年,中华书局副总经理邓经元找到我,希望我们出版一部骨签研究整理的书,我说没问题,但需要点时间,因为骨签量太大,总数有6万多件,其中有刻字的骨签有5.7万多件,一个就六七公分长,上面的字大多是微雕的。这些骨签是李毓芳负责一枚枚清理出来的,在上世纪80年代末,骨签的释文工作基本做完了,但还有骨签文字类编、图版制作、文字模本等大量工作有待完成。 为了及时让学术界共享这批重要考古资料,我们在199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了《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收录、公布了400个典型骨签的释文与部分图版。2004年,我们在日本又专门出版了《汉长安城骨签书法》,将此前考古报告中骨签涉及的大量彩色照片、模本等予以发表。2014年初,我刚病愈,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来看我,又聊到这部书的出版。我记得他给我抱来一部2013年刚出版的修订版《史记》,我说我绝对向司马迁学习,一定弄完。现在已经开始看《骨签》第一校稿了。这书有80卷,8开本,可以说这是我考古学研究中规模最大的一部著作,也可能是目前国内考古研究报告中部头最大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