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建樾,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治理智库研究员,兼任云南民族大学客座教授、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100081基金项目: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项目(16YMDXT009)阶段性成果。 内容提要:民族团结,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核心理念,也是中国特色民族事务管理制度的核心要义。文章缕述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理念提出和逐渐明晰化的过程,并依据相关史料记述了云南地方党组织与中共中央在民族团结思想提出和凝练过程中的上下互动和思想激荡过程。 关 键 词:民族团结/民族理论/中国共产党 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人心在我,各族人民就能众志成城。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我们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期性工作来做。李克强总理在会议上也指出,对我们这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来说,任何时候都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重视民族工作,各方面要关心支持民族工作,进一步形成做好民族工作的强大合力。习近平和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团结的讲话,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对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发展,也是新时期处理和解决统一多民族中国民族问题和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2015年1月19-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云南时再次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并要求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不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注重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使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新中国成立以来实行的民族政策,不仅使广大民族地区成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使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和宝贵经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描摹历史发展历程并从中发掘、整理、归纳其中规律性的经验,对于统一的多民族中国而言,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