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西藏研究 >

人类学之维: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转向(4)

http://www.newdu.com 2017-10-20 《民族教育研究》 王毅 参加讨论

    二、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的传统及其局限
    西藏的边境地区教育研究较云南和广西等地区较为滞后。在大量的研究成果中,关于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的研究十分稀少。已有的许多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都杂合于大量关于西藏边境整体社会发展研究中,并且其研究本身仅仅为了说明西藏整体的发展概况而谈及教育,并没有相对独立的教育问题的研究。而针对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的系统研究几乎没有,其研究视域、研究主题内容和研究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与此同时,西藏边境地区的教育研究,以现代学校教育发展为主,缺少对西藏边境地区跨境性和区域性的文化特质的关注。由此,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分析,笔者认为,已有研究呈现出以下传统及其局限:
    (一)研究视阈褊狭
    在大量西藏边境地区研究中,边境贸易问题、中印关系问题和西藏古代周边民族交往发展史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边境贸易研究成为传统研究的主流。由此形成西藏边境地区教育问题研究往往简单依附于政治与经济学科研究,对边境教育发展问题的分析总是基于经济发展与物质生活提升水平的分析,遮蔽了人作为文化个体的研究。同时其形成的研究视阈仅限于现代学校教育的内部发展问题,其价值取向囿于教育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总是以发达地区教育发展为标准研究现代学校发展,继而用“落后”和“滞后”等词语来判断分析。这些研究忽视了西藏边境教育问题的相对特殊性,更忽视了边境地区学校教育与其本土生境的密切关系。所以无法实现对边境教育问题的整体性把握,进而对问题认识不足或理解片面,所得结论没有较强的说服力,甚至会引发误解。因此,可以说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的传统没有教育学科自身的视阈,这使得这一领域的问题研究无法深化。
    (二)研究内容缺乏深度
    有关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的许多研究,除了杂合于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中外,其内容主要局限于对当地学校教育基本情况介绍,而对教育与传统区域文化整体关系的深度挖掘没有涉及,特别是以“喜马拉雅山地文化”为特质的教育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将研究内容囿于学校之中,只就当地教育发展现状和本土教育历史沿革等方面进行讨论,其研究内容缺乏深度,更缺乏个性化,可以说既缺少教育学科自身立场上的思考,同时也缺少对教育文化性格的审视。
    (三)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在有关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的研究中,数据统计法和实地调研是被主要运用的方法。前者往往以数据的形式说明当地教育发展水平问题,但量化总以内陆地区指标为准,这种模式化研究方法带来的后果是其研究结论与其他普通地区没有多少差异,对策也缺乏实效性。后者的实地调研看似深入现实,但有的仅是以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为主,调研时间短,往往只见到了一些表面问题。关于学校的调研,对于义务教育巩固问题也只归因于经济条件,还有所谓社会发展水平问题,始终带着教育必须适应主流社会发展的思维逻辑,而忽略了边境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人文特殊性。缺少文化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缺少从边境地区社会整体性出发,深入各个文化族群内部生活,深描其文化传承、发展与交流的现实图景,忽略了西藏边境地区教育发展的特殊规律。
    综上所述,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之所以出现了这些局限与褊狭,其因在于研究范式,没有认识到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在人类文化发展与国家文化战略发展中的双重意义,还归结于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在价值取向与方法上对传统经济政治单一路径的依赖。由此,要促使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转向,笔者认为,需要凸显西藏边境地区教育研究的文化价值立场与区域独特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