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从民族交融的视域对云南省德钦县升平镇“藏回”群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升平镇“藏回”被整合进当地各民族彼此交融的社会生活之中,具有“内回外藏”的特点,其文化体系呈现出回族伊斯兰文化与藏文化交织的状态。“藏回”最重要的内涵是回藏之间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尊重差异、限制差异、寻求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构成了日常生活中相互联结的基础。 关 键 词:“藏回”;民族交融;“内回外藏”;伊斯兰文化 作者简介:刘琪,女,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川、滇、藏交界地带,历来是民族交汇、融合之地。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种人群在这里休养生息,安家立业,形成了交错杂糅的状态。“藏回”群体的形成即是此种状态的一种集中反映。“藏回”大致分布于青海卡力岗地区、拉萨市区与云南迪庆等三大区域。①在这三大区域中,卡力岗地区的“藏回”不同于另外两者,主要指皈依了伊斯兰教的藏民。拉萨市区的“藏回”与云南迪庆“藏回”,都是外来回民藏化之后的指称。 早在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便有穆斯林进入西藏并定居于此。在当时及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内,他们被视为与当地人群不同的“异类”群体,有着自身独特的信仰空间与社会生活。在与藏民长期相处的历史进程中,他们逐渐接受了藏族的服饰、饮食、语言等风俗,同时又在清真饮食、丧葬习俗等方面保留了自身传统。值得一提的是,拉萨“藏回”至今依然笃信伊斯兰教,坚持伊斯兰教的五项功修,严格遵守穆斯林的生活规范。在民族身份上,大多数人保留了回族身份。最初,前来经商的穆斯林男性与当地女性通婚。后来,通婚模式逐渐走向族内通婚,或者与其他地方的汉、回族通婚,与当地藏族通婚的情况越来越少。② 据相关研究,云南迪庆“藏回”具有如下特征:其一,虽然在早期他们也曾有过相对清晰的民族边界,但这个边界很快被打破,他们很快便走向了融入当地社会的进程;其二,从藏化程度上来看,他们不仅接受了藏族的服饰、饮食、语言等风俗,还普遍与藏族通婚,身份证上也大多写成了藏族;其三,时至今日,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伊斯兰信仰已较为淡漠,而以一种转化的方式来维持他们的信仰。有学者认为,这种状态之所以形成,与他们长期以来与回族主体缺乏社会互动,而与藏族、纳西族、汉族、彝族等民族有着持续而频繁的人际交往有关。③ 从2008年起,笔者即开始关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升平镇的“藏回”。通过与当地“藏回”家庭及其他居民进行深度访谈,参与当地“藏回”的集体活动等方式,笔者对这里的“藏回”进行了比较全面、细致的研究。④升平镇“藏回”除了具有迪庆“藏回”的主要特征之外,也具有独特的升平镇地方特点。本文尝试从民族交融的视域对升平镇“藏回”进行解读,揭示其特色,为“藏回”研究提供新的案例支撑。 事实上,“藏回”一词并非是从一开始便有的称呼。在升平镇居民内部的日常交往中,人们会把有回民血统的人或家庭称为“古格”(geo gel),即“戴白帽子的人”。在当地的藏语方言中,也没有与“藏回”对应的词汇。显然,这是一个外来的汉语词汇。在民国年间的文献中,笔者没有找到关于“藏回”的记载。这个时候,人们可能还未使用“藏回”一词称呼他们。 根据笔者的推断,这个称呼可能是在20世纪晚期才开始出现的。在这个时期,随着越来越多外来人口进入升平镇,以及越来越多的升平镇人走向外界,这些回藏通婚的“混血儿”开始寻求一个更准确的称呼来形容自己。在地方文史资料与笔者的访谈资料中,均没有找到这个称呼的确切源头。在1994年出题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宗教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州内穆斯林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活方式,在外表上很难分辨,因此,有人称他们为‘藏回’。”⑤也就是说,至迟到20世纪90年代,“藏回”一词已经成为对这一群体的称呼。时至今日,他们自己也接受了这个称谓。一位访谈人提到,他们是“生活在藏地的回民”,跟汉族地区的回民不一样,跟其他民族地区的回民也不一样,因此,他觉得这个称呼很有道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