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升平镇“藏回”的社会生活场景 今日的升平镇依然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汇融的地方,并不仅有藏、回两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当地各民族形成了默契合作的社会关系。无论在家庭还是公共空间,都可以看到交融在一起的文化元素和谐地共处同一空间之中。 按照当地习俗,只要是家里有回民,都会在灶台上方贴有红底黑字的“主圣护佑”。在仅仅距离“主圣护佑”几步远的地方,就可能摆着与藏民家庭别无两样的神龛,上面供奉着菩萨像、护法神像以及当地的山神像等。每天早晨,家庭里的藏族成员还会恭敬地在神像面前供上清水,磕头崇拜。在神龛旁边,也可能供有祖先牌位,前面点酥油灯,供奉香炉。笔者在一位“藏回”家中,还看到祖先牌位后面贴有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天地国亲师”⑩几个大字。 通常情况下,当地同一个家庭中的兄弟姐妹都会属于同一个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笔者在访谈中,也接触到了一个特殊的个案。这也是一个“藏回”家庭,祖上有着藏、回两种血统。传到这一代,有40余岁的兄弟二人。哥哥虔诚地信仰藏传佛教,而弟弟则是当地的三位“阿訇”之一。现在,弟弟在家里做当家人,维持着家里的回民传统,身份证上写的是回族;而哥哥则离家在外工作,身份证上写的是藏族,回到家里的时候遵循不吃猪肉的习俗。当笔者分别问到两人是否会因为信仰不同而争吵的时候,两人都表示不会,说要相互尊重。 如果说,在家庭内部,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元素可以和谐共处,那么,在家庭之外,民族与民族、宗教与宗教之间也没有形成明确的社会边界。一方面,当地的“藏回”都会积极参加其他民族的活动;另一方面,其他民族也没有把这些回民视为“异类”,而是首先将他们视为升平镇的一分子,是同一个社区中的居民。按照升平镇的惯例,在某家人有红白喜事的时候,所有的当地居民都会去参与,“藏回”自然会在其中。为了给他们提供方便,主人家通常会单独安排几桌清真席。在伊斯兰三大节日的时候,回民的藏族配偶或是其他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也同样乐意前去清真寺帮忙。当地祖上是汉族的,至今仍旧保留了过“七月半”的习俗。每逢这个时候,亲戚朋友们无论民族身份为何,会送给他三根香和一盏酥油灯。在升平镇,每年最热闹的几个节日包括春节、端午节与火把节。在这些节日中,所有的镇民都会参与其中,共享盛事。 在访谈中,当地的一位“阿訇”告诉笔者,他理解的伊斯兰教,是一种“生活中的宗教”,一边要做宗教活动,一边要在社会中生活,两者并没有冲突。另一位“藏回”也告诉笔者,在升平镇过日子,只要舒心就好,不要盯着差异看,要找融合点。尊重差异,相互融合,这便使得升平镇的居民构建起了多民族和睦共处的社会生活。 2016年新竣工的清真寺,是升平镇社会生活的浓缩。这座建筑整体容纳了回、汉、藏、纳西、白等多民族风格,又具有伊斯兰的特色。在清真寺的侧面,由于拆除了以前的老房子,空出了一块空地。当地人几番讨论之后,在那里建了一座白塔。镇里信仰藏传佛教的老人,只要有空闲的时候,便会来转这座白塔。傍晚时分,来转白塔的人尤其多。在清真寺里面,外来的回民与几位本地“阿訇”虔诚地做着礼拜;而在清真寺外部,仅隔十几米远的地方,本地的藏族及“藏回”家庭中的一些成员,就在那里转着白塔。重建的清真寺门口,张贴了一段德钦清真寺简介。简介的最后一句话即为:“清真佛塔共一街,雪域吉祥世安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