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上的升平镇回民 在笔者查阅到的档案史料中,关于升平镇回民的记载并不多。《德钦县志》中写道:“德钦升平镇附近,于清朝雍正年间,发现铜矿及银矿。山西、陕西、云南大理等地的人,前来采矿冶炼。后来矿洞倒塌,死伤多人。这些采矿人大部分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有些人就在升平镇定居下来,伊斯兰教就在这时传人德钦。”⑥寥寥数语,勾勒了回民初来德钦的经历。 1948年,国民政府德钦设治局的一位官员在《云南德钦设治局社会调查报告》中,也记载了类似的过程:“德钦由藏区划入云南以后,当时除随军入藏平乱之极少数后人留居外,推想昔日景况极荒凉,后经发现茂顶(维西属距德钦两日程)矿藏,时有江西、陕西、四川各省人民相率前往开采,但以斯地僻处偏隅,道路险峻异常,于是又在距德钦二十余里的马鹿厂地方发现银矿,大家又才转移阵地,兴工开采。并兴街设市,丽江、鹤庆、维西各属人民亦相继来此,市面逐渐繁荣。”⑦这里提到的“由藏区划入云南”,指的是雍正五年(1727)的川滇藏勘界,此后,德钦开始有了设治与驻军,被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理之中。稳定的秩序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迁徙。回民也是其中的一支。 根据当地老人的回忆,回民刚来德钦的时候基本居住在矿山附近,与升平镇的其他居民并没有太多的接触。由于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回民与藏民之间也曾产生过一些摩擦冲突。根据当地人的说法,升平镇的藏民与回民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殴斗。殴斗起因在于一个油煎粑粑。那个时候,升平镇的人喜欢在夏天成群结队去郊游。大家随身带了一些食物。有一个回民带了一个油煎粑粑,后来送给了一个藏族人。藏族人吃了这个粑粑,又把剩下的给狗吃了。在回民看来,这是非常忌讳的,于是,就打了起来。在文献中,笔者没有查到关于这场殴斗的记载。看得出来,在回民来到升平镇的初期,回藏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不久之后发生的矿洞倒塌意外,成为回民生活的转折点。 关于这次矿洞倒塌,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开矿的这座山,其实是当地藏民的神山。工匠们晚上做梦的时候,经常梦见一些奇怪的东西。有一天,一个老妈妈来到矿山,背了个竹篮子,里面有一篮子水,水里有鱼在游。工匠们纷纷跑出来看热闹。回民看了看,觉得没什么稀奇,就回去干活了,藏民都还守在那里。就在这个时候,山塌下来,把矿埋了,把回民都压死了,藏民则逃过了一劫。当地人相信,这位老妈妈其实是山神的化身,而她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保护藏民。 笔者在升平镇调查期间,曾不止一次听不同的人讲述过这个传说。自然,我们不能将这个传说当作信史来对待,但它对于理解当地人的“历史心性”具有重要的意义。⑧换句话说,虽然传说并非信史,但它仍旧是一种有意义的历史叙事,人们在讲述这些传说的时候,也是在构建一种属于自己的集体记忆与民族认同。 事实上,这个矿洞倒塌的传说,更多的是在升平镇的藏族中流传,笔者很少听到回民的后代讲述这个故事。在被问到的时候,他们会表示听说过,但“只是传说而已”。如果我们借此推断当地人的“历史心性”,可以说,当地的藏族人讲述这个传说,是在彰显今日业已模糊的民族边界,以及越来越淡化的山神信仰。当地的回民之所以不愿意谈论它,是因为传说记录了他们曾经的劣势地位。无论传说如何,矿洞倒塌确是历史事实。这次事故,压死了大部分青壮年回民劳力,使他们只剩下了老弱病残。 按照当地人的说法,回民会做生意、能干、干净,所以当地藏民也愿意跟他们通婚。升平镇的婚姻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种情况:一是女方嫁入男方家;二是男方上门入赘到女方家,这也被当地人称为“嫁”,嫁入之后,通常生下来的小孩会跟女方姓;三是男女不娶不嫁,自立门户。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清末民国期间的回藏通婚中,这三种情况都是存在的。一位访谈人曾告诉笔者,他的爷爷是藏民,奶奶是回民。奶奶比爷爷小八岁,爷爷是很有本事,自尊心又很强的人,当时他家没什么钱,就带着奶奶跑到西藏去了。爷爷是银匠,在那边帮人做银器,待了几年回来,买了地基盖房子,结婚生子。这是典型的自立门户的案例。另有一位访谈人说,她的奶奶是回族,家里当时是升平镇上的一个大户;爷爷是藏族,上门入赘到了奶奶家,风俗习惯也就跟着奶奶。她的爸爸出生之后,跟着奶奶姓了马姓,也遵从回族的风俗习惯。这是男方上门到女方家的案例。 通婚是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的重要表现。到民国末年,回藏通婚已成为普遍现象,回民也逐渐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德钦的回民……非西北方面的回民,或维吾尔族可比……因历史的演变和个人环境的变迁,汉与回藏之间早在血缘上发生了合流作用,这批混血儿在市区触目皆是。回教中以海、马、杨、张、刘姓为多,目前从事军政商学者颇不乏人”。⑨通婚使得回藏同处一个屋檐之下,风俗习惯相互影响,生活方式相互渗透。 据有关访谈资料显示,清朝中晚期是升平镇“民族大融合”时期。在这一时期,来到这里的除回民以外,还有不少随驻军而来的汉人,以及来自丽江、鹤庆等地的白族、纳西族商人。这些人的到来,给升平镇带来了多元文化与活力。传统上,升平镇的藏民主要以土地为本,以农业为生,而这些外来的人中,仅有小部分人从事农业生产,大部分人靠贸易维持生计。当地藏民与这些外来者之间,在生计方式上形成了互补的关系,这成为民族融合得以发生的条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