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邓玉函:民族地区乡村生计与治理智慧探析(4)

http://www.newdu.com 2018-11-13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 邓玉函 李青蓓 参加讨论

    (四)弄拉模式:能人+
    马山县弄拉村“地无三尺平,山无三寸泥”,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高寒石山区,石漠化现象严重,以前全屯25户人家散落在10个多山头上,耕地面积仅58亩。李荣光是马山县弄拉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也是弄拉村发展的主导人物。他带领群众封山育林,走出一条“山顶林、山脚药、果,地上粮,低洼桑”的立体农业生态发展的“弄拉模式”。②2008年,在市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规划指导下,弄拉村“农户+公司”模式,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旅游专业合作社。李荣光和乡亲们开展土地承包实行经营权流转,以耕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入股,参与分红。
    个案6:村民
    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以往在广东打工,现在在家门口的建筑公司务工,一个月3 000多元,不比外边差。我们修路的时候,支部一班人一再强调,不能按照常规方法做,碎石滚落会对植被造成极大的伤害,破坏生态景观,所以我们都是用钩机把碎石慢慢运走。有一家参与修路的工程队,为降低运输成本,把山石炸落在山沟里,破坏了山坡的植被,党支部知道这件事后,就和这家公司解除了合同。2007年李荣光自筹资金带领全村人开山凿石,修通了一条长达4.5公里的盘山碎石路,与山外的二级公路连通。路修好了,也架通了大山深处和外部的桥梁,解决了村民出行难,和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村集体经济壮大了,以往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回来了。(2017-02-21,弄拉村访谈)
    目前,所有的村民都已经搬到了山底下的新村里,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大部分村民在景区内打工,收入和以前比有了显著的提升。有学者认为旅游业对自然资源利用率较高,对当地环境会造成一定损害,所以需要将地方性知识融入旅游开发和环境保护中。[11]而弄拉村受自然条件限制,环境一直比较艰苦,后来在当地经济能人的引导下,实现了一个逆转,从立体生态农业转向生态旅游业,从破坏自然生态而取得经济效益,变革为保护自然生态发展旅游业而获取经济效益。“弄拉模式”发展主要依靠村里能人的带动和政府政策的扶持,当地政府和村里能人拥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手段,充分体现出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智慧。
    (五)留肖坡新村困境:村民委员会+
    留肖坡新村原叫留肖地,位于南宁市郊区,有人口340余人,是以壮族为主的民族聚居区。新村建设工程于2006年3月启动。2014年调查时,村子的王队长就告诉笔者,新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山地鸡养殖、鱼塘养殖、花卉苗木种植等特色种养业。当时就已经出现留存土地开发难度大、收益不明这样的问题。
    个案7:村支书
    我们村经济来源靠种养、土地出租、务工。所以很多老板来这里租土地,开办加工厂,种植树木。土地是以个人名义出租,村里还没有把土地收回来。4 200多亩土地,能利用土地3 800多亩,鱼塘、水田承包给别人做,村里的生产用地用来搞农贸市场,外边的人和村里人都有承包摊位,每年约有四十五万的承包金作为村集体资产。村里有些就在基地打工,村里二三十岁女性多在村子对面银林山庄工作。村民担心集体资金被其他人利用,所以村民自己租自己的土地。(2017-02-19,留肖坡壮族新村访谈)
    2016年重访留肖坡新村时,笔者发现村民现在的经济收入要比2014年高。2014年村子里还没有几辆小汽车,村民说刚修了房子,借的还有外债,经济收入并没有显著提升。而这次去调查的时候,很多家庭的外债还清了。虽然村民的务工方式较之前三年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年轻女性可以去银林山庄打工,年长的妇女可以去周围种植花卉的基地干些农活,男性有外出打工的,也有就在周围找点事情做的。但是,用留存土地开发写字楼的计划已经破产了。其次,村里现有的留存土地要么闲置,要么就是村民以个人名义出租给种植花卉的老板。而在前边调查的四个村庄中,土地都是被集体承包出去建设一些观光旅游项目,可观的收益都是可以预见的。显然,正是由于土地无法集体流转出去,村民、村委会以及开发商都很难看到后续的发展,才造成目前留肖坡新村的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困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