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史 > 中国近代史 >

山东解放区的农村财粮征收(1946—1949年)*(4)

http://www.newdu.com 2018-12-19 《近代史研究》 邓广 参加讨论

    
    四、1948年秋后:有重点的继续征收
    
    农民在熬过春夏粮食严重短缺之苦后,迎来秋收。前述上年秋季麦种偏低,大量土地荒芜,不过,这些荒地在该年春季政府组织的生产救灾中大部种植了作物。据华东局秘书处6月间统计,年初山东解放区荒地多达200余万亩,经春季生产救灾,减少了近140万亩。[140]夏季继续灭荒,7月间报告,灭荒数已达到了150万亩。[141]受气温等条件限制,这些春夏间被消灭的荒地,除了种植早熟瓜菜外,多为秋熟作物,事实上,即便种植早熟瓜菜,也可在收获后接茬种植晚秋成熟作物。如此,无形中增加了该年秋熟作物的种植量。又因夏秋水旱灾害较少,使得该年秋季收成大好。
    11月27日,饶漱石向中央汇报“今年华东秋收一般约七八成,为四年来最好年景”。[142]第二年省实业厅分析,“1948年秋季收成,除部分灾区外,一般均在七成至八成,个别地区达到九成年景。胶东一般地区1948年秋季收成较1947年增产1/3到1/2,将近1946年的生产水平。渤海一般均在七成至八成年景,鲁中南约六成至七成年景,少数县份达八成年景,较1947年增产二成至三成不等。”[143]
    粮食丰产,加之上半年制定的公粮征收标准不高,相对缓解了农民春夏缺粮的困境。不过,战争仍然在继续,相较胶东与渤海两区,大鲁南作为济南战役的作战地和此后淮海战役与渡江战役的邻近地,仍然承担着较大压力。
    (一)济南战役时的预征
    为了尽快解放山东,继7月中旬兖州战役后,中共中央要求许世友、谭震林率领华野东兵团乘胜拿下国民党在山东的省府济南市。许、谭计划于7月22日进攻济南[144],但是,远在豫皖苏作战的华野代司令粟裕认为,以许谭现有兵力攻济打援“势难兼顾”,建议休整一个月后,由华野东、西兵团合力进攻济南。有鉴于此,中央否决了许谭预定的计划。[145]
    中央的否决使攻打济南的时间拖延了下来,但是,相应的进攻部队仍在临近济南的泰安、兖州等地集结。[146]而且,为增强作战兵力,原本已经南下豫皖苏作战的华野西兵团回撤山东,苏北兵团的两个纵队和一个旅也北调参战。[147]据粟裕称,在济南战役中,中共在山东总兵力达到32万人,国民党守城和可能增援兵力仅28万人,“出现了我军在兵力上优于敌人的新局面”。[148]然而,对后勤供给而言,大军云集对财粮的需求必然增加。省府除从渤海地区调运部分粮食外[149],只得向战争所在地的大鲁南地区就近预征秋粮。
    按照省支前委员会要求,大鲁南地区需供应担任“打援”任务的华野6个纵队[150]和冀11纵以及鲁中南部队共八支部队的粮食需求。根据预计,八支部队和支前民工每日需粮70万斤,供应3个月即需6300万斤,而当时鲁中南靠近作战区的二、四、五专署粮库仅有存粮2800万斤,缺口在一半以上。[151]
    资料显示,省府于8月即下发预征指示,限月底完成。此时“高粱才上场,谷子还未收”,农民手中粮食有限,据鲁中南五专署反映,经请示后,预征工作延缓至9月。[152]9月15日,省支前委员会再次分派预征任务,要求四专署最低预征秋粮3000万斤,此数为该地秋征总量(秋公粮+下期田赋)的1/2;二专署预征2000万斤,为秋征总量一半;五专署预征1000万斤,为秋征总量的2/3;三个专署共计预征6000万斤。[153]
    对农民较好的是,此时秋季作物已开始收获,如9月22日四专署白彦县委书记陶有亮汇报,该地秋季高粱、早豆均已收割完毕。[154]这部分缓解了交粮压力,但由于部队过境紧急,预征作为突击任务,还是给当地农民带来不小困难。9月22日,四专署反映泗水和济北两县麦粮全部吃光,“尤其是济北,部队过路,他们一点麦粮没有,部队非吃不可,有的直接向老百姓要,扒,有的找区部”。对于该问题,区、县政府均无力解决。[155]
    这从该地给部队提供的加工粮品质上也可看出些许问题,当时加工粮存在的一个“普遍性的严重问题”是“质量低,杂物多”。如四专署的邹县“小麦、面粉内普遍有砂,约占百分之五上下,同时面粉既黑又粗,且杂有麸皮,小米内的谷子也很多,约占百分之十上下”。[156]另据报告,该县加工粮中总共“有几万斤至几十万斤的砂子、谷子和糠”。四专署的凫山县和七专署的宁阳县“供应面中还有掺石灰的”。[157]究其原因,除了任务紧迫,征收人员工作不细致外,也能反映出部分农民对于预征的态度。
    (二)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的秋征与借粮
    经过八昼夜激战,9月24日,中共顺利攻下济南。此后不久,临沂城和烟台市也相继解放,山东境内的国共战争基本结束。不过,随之进行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依然需要山东解放区的财粮支持。
    对于淮海战役,华野指挥官认为,“继济南战役胜利之后,根据目前全国形势与部队的思想情绪,均有胜利条件与信心,所感困难者,唯有粮食问题。”[158]由此可知后勤供给压力之大。据战后统计,在两个多月的淮海战役中,中共军队和民工实际用粮4.3亿斤,但为了保障供给,山东、冀鲁豫和豫皖苏等解放区共筹集粮食9.6亿斤,是实际用粮的2倍还多。[159]在上述各解放区中,山东筹粮最多,为3.9亿斤,占战争供应总量的40%。那么,山东是从哪些地区,以何种方式筹集到如此多粮食?
    就地区而言,距战场较远的渤海区筹粮1.1亿斤,胶东滨北区筹粮1000万斤,剩余2.7亿斤则全部靠距战场相对较近的大鲁南供应。[160]对于筹粮方式,现有分析多指出农民积极支前,捐粮献粮。实际上,济南战役的预征和正常的秋季公粮征收是粮食筹集的最主要途径。
    华野设想的济南战役,在攻下济南城的同时,歼灭大量由陇海路北上的国民党援军。故华野预计济南战役的作战时间,短则20天1个月,长则3个月。[161]所以,为保障战役的粮食供应,省支委向大鲁南下发的预征粮任务,计划供应时间为3个月,也即粮食应持续供应到12月中旬。[162]由于济南战役仅用时8天,故济南战役已经完结和尚未完结的预征均转入淮海战役的用粮之中。据此后不完全统计,9、10两月大鲁南共预征秋粮8000余万斤。[163]
    当然,对于大鲁南2.7亿斤的粮食供应,8000余万斤的预征粮为数太少。不过,进入11月,按惯例进行的秋征开始,秋粮的征收成为粮食筹集的最主要方式。如渤海区12月间1.1亿斤的筹粮,完全可以从该地4亿斤秋季公粮征收中开支。然而,这对于大鲁南仍有一定难度,这是因为该地秋征总量也仅为2.6亿斤[164],也即是说,大鲁南全部秋征粮仍低于该地对淮海战役所供应的粮食量。这使得该地一些需粮紧张的地区不得不进行借粮。如峄县粮食局称“在全力支援伟大淮海战役中,44天完成了上级所给200万斤借粮任务”。[165]沂蒙等地也进行了借粮。[166]
    据一些地区的调查和内部会议讨论可知,当时借粮强度非常之高。鲁中南邳县运南区是新收复区,除了按亩摊派,每亩征收10斤(麦、秋粮各半),可预借到35万斤外。另通过查封方式,不管地富贫雇,“只要发现大批存粮”,就由政府收取,供前线部队使用。据统计,以此方式所收之粮竟然与按亩摊派预借数相仿,也为35万斤。[167]该县为完成任务,“县到村硬压任务,不择手段,打押现象很多”,“致有的村出现三光(柴粮用光,壮丁出光)”。[168]
    接夏粮前,淮海战役并非最后之征收,该战役结束不久,中共山东省府就酝酿为即将进行的渡江战役筹集粮食。[169]1949年1月19日,省府正式下发预借指示,分析“现存公粮距离实际需要约差二亿斤以上”,要求“为了保证部队休整及出击期间的军粮”,争取在2月底前预借公粮2.2亿斤。[170]由表6可知,渤海和大鲁南继续成为借粮最多的地区。渤海区上年秋季公粮共征收4亿斤,此次预借粮为秋征量的25%。大鲁南秋征公粮2.6亿斤,此次预借为秋征量的23%。胶东秋征3亿斤,此次预借为秋征量的16.6%。[171]
    
    此时已为春荒时节,农民余粮不多,特别是大鲁南地区经淮海战役筹粮,余粮更少,即便各地方政府也多感到借粮困难。鲁中南二地委在动员借粮时,也承认存在着诸多困难:“群众刚交过了公粮田赋,过去的借粮尚未还清,部分地区收成不好,且完成任务时间短促”。[172]沂蒙专署反映,“各县接到任务后,区村干部思想发愁,有的认为公粮还没彻底结束,又向群众借粮,没法向群众说;有的认为以前借还没归还,再向群众借粮,群众有怨言;有的认为春荒严重,群众没的吃,没法向群众要;有的认为自报公议群众不能报,又不准摊派,怎么会能完成任务”。[173]
    (三)春荒与再救济
    由于秋征以及借粮,至1949年春,山东解放区特别是大鲁南地区,农民缺粮问题再次发生。仅据公开报道便知,1949年初,“鲁中南南部苍山、赵镈、兰陵、费县、邳县、峄县、临城、麓水、铜山等县今春灾荒仍相当严重”,“老区一般缺一个月的粮食”,新区“缺两个月的粮食”。缺粮农民“从去年秋季即开始逃荒”,据1月间统计,“灾情严重地区已逃荒人口达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如岳城区幽关联防1038户、4761人,已逃荒者达314户、1235人,占全人口的三分之一。兰陵兰城店区唐村(灾重村)27户、128人,逃21户、102人;桃皿村84户、249人,逃荒65户、210人,两村逃荒合计占二分之一左右。”[174]
    胶东自1948年下半年即远离战场,在山东境内该地供应前线的财粮最少。但即便如此,1949年3月间也同样发生农民缺粮和大量逃荒。如3月初,蓬莱县“发现农民有讨饭的,三月四日那一天,就有十余户烈军荣工属到区里去要救济粮,后来就越来越多”。[175]昆嵛县管山区反映,“据三月上半月统计,全区27个行政村逃荒的占全区总户数的百分之九,绝粮户占总数百分之十五点五,灾情已很严重”。[176]
    中共扎根农村,对农村情形极为了解,而且其一切为贫雇的“阶级观念”,使其对农民生活也总能尽力关照。旧历年前,鲁中南行署对于军、烈、荣、工属中缺少粮食又无法解决者,提供了300万斤粮食救济。[177]
    当意识到初春农民普遍吃粮困难后,救济工作也随即展开。以灾情严重的大鲁南为例,1月间,鲁中南五地委发现该地农民严重缺粮后,即向上级党委报告,并提出相应救灾措施。[178]2月20日,鲁中南行署明确“灾区应以生产救灾为中心”,区党委组织工作队,“亲到兰陵,凫山等灾重地区帮助工作”。3月13日,区党委“又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每天用电话联系,掌握各地灾情,及时具体指导各地生产救灾工作”。[179]
    事实上,经历上年春夏严重灾荒后,山东解放区政府对于救灾工作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应对方案,1949年救灾工作相对更易开展。据7月小麦收获后的报道,“鲁中南二百万灾民……已基本上胜利的度过了严重的灾荒”。[180]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