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杨承时:《中国栽培葡萄的起始及演化》,《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3年第4期,第5页。 [62] 王欣:《丝绸之路上的原始印欧人》,《西北大学丛刊》(第2辑),西安:三秦出版社,1999年版,第52-72页;后收入王欣:《文本解读与田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页。 [63] Li Chunxiang, Li Hongjie, Cui Yinqiu, et al., 2010. Evidence that a West-East Admixed Population Lived in the Tarim Basin as Early as the Early Bronze Age. BMC Bioloy, 8: 15, pp. 1-12. [64] [英]斯坦因著,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95页。 [65] 王欣:《古代鄯善地区的农业与园艺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3期,第85页。 [66] 赵志军:《阿敦乔鲁—小麦传入中国的关键点》,《西域研究》,2016年第4期,第139页。 [67] 陈习刚:《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古今农业》,2009年第1期,第58页。 [68] 朱宏斌:《浅论农业科技文化交流史研究的基本维度》,《农业考古》,2011年第1期,第28-32页。 [69] Martin J., Hunt H., 2011. Food Globalization in Prehistory. World Archaeology, Vol. 43(4): 665–675. [70] 陈戈:《苏贝希文化的源流及与其它文化的关系》,《西域研究》,2002年第2期,第12页;张平:《龟兹文明-龟兹史地考古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80-96页;水涛:《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考古论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36页。 [71] 李艳玲:《田作畜牧——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7世纪前期西域绿洲农业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26-39页。 [72] 钟巍、熊黑钢、塔西甫拉提:《南疆地区历史时期气候与环境变化》,《地理学报》,2001年第3期,第345-351页。 [73] 王欣:《古代鄯善地区的农业与园艺业》,《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3期,第85页。 [74] Francfort H.P., 1999. Asie Centrale: Dictionnaire de La Préhistoire. Paris: Encyclopaedia Universalis et AlbinMichel, pp. 186-198. [75] 谭玉华:《“陶器北界线”概念及其在中亚绿洲地区的应用》,《华夏考古》,2013年第2期,第148页。 [76] 张波、张纶:《中国绿洲——东西亚古代农事交流的纽带》,《中国农史》,1993年第4期,第11页。 [77] Masson V. M., 1992. The Bronze Age in Khorasan and Transoxani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Ⅰ, Edit by Dani A. H. & Masson V. M.). UNESCO Publishing, pp. 243. [78] 郭物:《通过天山的沟通:从岩画看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新疆在早期青铜时代的文化联系》,《西域研究》, 2011年第3期,第80页。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