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基于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大样本调查数据,本文从经济发展与社会融合两个维度探讨了西部各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西部地区各民族居民幸福感总体良好,经常感到幸福的比例普遍高于经常感到不幸福的比例,回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经常感到幸福比例最高。微观的家庭收入和宏观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均能显著影响各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同时,情感融合、信任融合与交往融合作为体现社会认同与社会接纳的重要变量,都会对各民族居民的幸福感提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为此,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各民族居民来说,发展经济和增加收入仍是当前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而促进民族交往、加强社会融合也是有效改善幸福感的积极途径。 关键词:民族幸福感;经济发展;社会融合 作者简介:杨建科,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教授;王琦,女,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硕士研究生。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共空间生产与城市社区公共性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6BSH032)、陕西省软科学项目“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项目编号:2015KRM12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①西部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民族聚居区,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提升西部民族地区居民的幸福感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西部地区各民族居民的幸福感状况如何?各民族幸福感是否存在差异?经济与文化变量对不同民族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否相同?伊斯特林(R.Easterlin)的“幸福—收入悖论”在西部民族地区是否也同样成立?对这些问题的回答直接关涉到西部地区的民族发展与社会和谐。为此,本文聚焦西部地区民族②居民的幸福感,并着重分析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合因素对各民族居民幸福感差异的影响,从而为提升民族幸福体验、推动民族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从民族角度研究幸福感具有一定意义,因为社群、个人幸福感的提升是整个社会共同体生活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尽管主体的个性心理能直观解释幸福感程度之间的差异,但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何影响幸福感的产生和变化?不同的民族文化又如何造就不同的幸福体验?目前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对不同民族幸福感的比较研究。在民族幸福感的研究议题中,关于“主要民族比少数民族更幸福”的论断广受热议。国外有研究发现,族群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显著相关,黑人在家庭生活与职业工作方面幸福感的得分明显低于白人。相较于身体层面的病痛,种族因素能更有效地解释人们之间幸福感的差异。③对英裔加拿大人和华裔加拿大人的幸福感水平考察,也同样证明了种族差异会显著影响人们的生活标准与发展成就。④国内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现,虽然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总体上具有中等偏上的主观幸福感,但其负性情感得分却明显高于汉族大学生。⑤从普遍意义而言,人们倾向于认为:主要民族(一般指一个国家人口占绝对多数的民族,或国家法律、行政,以及社会、公共生活以该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文化形式为主要载体)占据社会的优势地位,拥有着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关的诸多资源,而少数民族通常处于社会的边缘位置,少数民族中的个体逐渐倾向于负面、消极的自我评价,因而经常感到幸福的可能性相对较低。然而,国内也有学者的研究显示,汉族并不都比少数民族更幸福,有些少数民族的幸福感低于汉族,而另一些民族,例如维吾尔族与回族,其自感幸福的比例要远超过汉族。⑥一项对新疆教师的调查发现,无论是在情感指数维度还是在总体主观幸福感程度上,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教师的幸福感水平都显著高于汉族教师。⑦ 二是对民族幸福感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有学者认为,不同民族间幸福感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目标所造成的。⑧来自南非的研究发现,不同族群的居民对幸福感的概念有着不同的界定方式,族群文化与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息息相关。⑨有学者发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民族幸福感存在差异性影响。赵长林对云南省17个民族地区幸福感影响因素的分析发现,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幸福感会提高,但总体而言,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是先增后减的,这与居民增加收入的能力和期望值的高低有关。⑩而杨超杰等对兰州市的调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民族幸福感并无显著性影响,民族地区独特的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精神满足,从而削弱了人们对物质需求的渴望,使得收入的高低并不能显著影响民族幸福感的水平。(11)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物质条件的充实,会转而追求社会认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上的需要。近年来,有学者开始关注经济变量之外其他因素对民族幸福感的影响。有研究指出,与汉族大学生相比较,少数民族大学生只有中等程度的主观幸福感。由于降分录取、文化差异等因素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故而社会支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12)但这一结果针对的是大学生,少数民族整体是否也如此还尚待考察。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外学者已对民族幸福感的诸多方面做了开拓性研究,但是现有研究仍存有不足:一是目前民族幸福感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现象层面的表述上,对因果机制的理论分析不充分;二是囿于调查数据的限制,很多研究只是针对单一民族或特定区域,很难把握民族幸福感的整体状况,也难以系统阐明各民族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理论逻辑;三是没有通过各民族间的比较分析,厘清不同民族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共性与差异。因此,本文以西部地区的民族幸福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部12省、市、自治区大样本数据分析,着重探讨经济发展和社会融合因素与民族幸福感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揭示西部民族幸福感的整体状况与结构特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