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经济生态 >

杨建科 王琦:经济发展、社会融合与西部居民幸福感——基于多民族的视角(6)

http://www.newdu.com 2019-04-23 《民族研究》(京)2018年第 杨建科 王琦 参加讨论

    五、结论与启示
    首先,西部地区各民族幸福感状况总体较好,居民经常感到幸福的比例大幅超过了经常感到不幸福的比例。除了性别、教育、健康等人口学因素的影响外,西部地区的民族幸福感既受到家庭收入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也受到婚姻状况、社会信任与交往异质性等社会融合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的影响结果存有差异。其中经济变量对其他几类民族的幸福感有影响显著,对回维等民族幸福感的影响不大。
    其次,以往研究中常存在一种预设的倾向,即认为受制于地理环境、人口规模、文化影响等因素的作用,少数民族的幸福感普遍低于汉族。但从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来看,这个预设不成立。数据证明,满蒙等民族与汉族之间在主观幸福感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回维等民族居民经常感到幸福的概率比汉族更高,且这一差异在三个模型中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同时,各民族居民幸福感的差距也并不大。为此,可以说汉族幸福感高于少数民族幸福感的论断不成立。
    再次,“伊斯特林悖论”的效应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证明。对藏彝和侗壮/苗瑶等民族而言,因其经济发展相对还属于欠发达甚至贫困地区,经济情况的改善对于满足居民的生活效用十分重要。遵循“伊斯特林悖论”的表述,对于贫困地区和国家居民而言,收入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大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国家。那么,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对这些欠发达地区民族幸福感的提升应该是显著的,事实上,回归模型的数据结果也证明了藏彝和侗壮/苗瑶等民族居民的幸福感与“伊斯特林悖论”的逻辑是一致的。
    最后,健康、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控制变量对幸福感的效应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即身体越健康、受教育程度越高和年龄越大,西部地区各民族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越强。
    民族幸福感表征着各民族居民对其生活的感受和评价,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与民族团结。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改善和增进民族幸福感,本文提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
    第一,对欠发达的西部民族地区而言,经济因素仍然是全面提升民族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同时,健康和教育也依旧是制约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教育、医疗资源配给不足等,都是影响西部居民幸福感提升的障碍。为此,加快西部经济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推动医疗和教育资源向西部地区的更多投入,尤其需要加大向藏彝、侗壮/苗瑶等经济落后、相对幸福感较低的民族倾斜,是整体提升民族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第二,社会融合为民族幸福感的提升开辟了一个新的路径。在强调国家层面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尊重各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传统,通过实现其文化归属来增强少数民族居民幸福感。同时,社会信任和对外交往与西部各民族的幸福感程度显著相关。基层政府可以发挥主体作用,倡导和举办多种形式的社会文化活动,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互动和交融,从而形成开放的民族交往意愿和行动。与此同时,弘扬“诚信有爱。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理念,通过营造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和幸福感水平。
    注释:
    ①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8页。
    ②本文样本除了汉族外,还涉及我国28个少数民族,为了简洁化分析,基于相近原则将这些少数民族分成了几个组。
    ③参见L.L.Saunders,R.Gregory-Bass,J.S.Krause,“Gender,Race,Pain,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Adul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Journal of Health Care for the Poor and Underserved,Vol.24,No.3,2013。
    ④参见Andrew Spiersa,Gordon J.Walkera,“The Effects of Ethnicity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n Happiness,Peacefulness,and Quality of Life,” Leisure Sciences: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Vol.31,No1,2008。
    ⑤参见张鹏程:《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⑥参见熊谋林、江立华:《从民族幸福感看民族融合——基于CGSS数据的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7期。
    ⑦参见郭雪萍、冯超、张红雷:《不同民族中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关系研究》,《石家庄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⑧参见E.Diener,S.Oishi,R.E.Lucas “Personality,Culture,and Subjective Well-Being:Emotional and Cognitive Evaluations of Life,” Annual Review o[ Psychology,Vol.54,No.1,2003。
    ⑨参见Daniel F.Neff,“Subjective Well Being,Poverty and Ethnicity in South Africa:Insights from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Vol.80,No.2,2007。
    ⑩参见赵长林:《云南省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幸福感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宜春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