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族学 > 社会文化 >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点(5)

http://www.newdu.com 2020-01-20 《西北民族研究》2019年第 李建新 刘梅 参加讨论

    五、结 论
    基于1982年到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本文从人口数量和结构两个维度对我国六个少数民族(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的人口现状进行描述分析,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自然结构、社会结构和区域结构等方面,并且在对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对比中,展现了这六民族的人口30年内的变动状况。
    研究发现:(1)大部分民族的人口都处于增长阶段,具体体现为维吾尔族和藏族的人口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壮族和蒙古族的人口增速低于汉族,满族的人口在上世纪80年代民族身份更改后出现大爆发,但在2000年人口稳定后增速减缓,并且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出现不增反降现象。(2)各民族人口的增长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影响的差异较为明显,壮族人口总量最多且是唯一一个执行一孩政策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和藏族的计划生育政策最为宽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比其他民族较高。(3)在各民族人口的自然结构上,首先,在性别结构上,各民族出生性别比差异较大,壮族出生性别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维吾尔族和藏族出生性别比仍处于正常范围,回族、满族和蒙古族出生性别比偏高,低于少数民族整体平均水平。其次,在年龄结构上,各民族明显出现老龄化趋势。2010年,壮族、回族和满族人口的年龄结构已经呈现出老年型;维吾尔族和藏族少儿人口比例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人口比例和老少比较低,年龄中位数仍处于25岁左右;蒙古族少儿人口比例较低,但老年人口比例也相对较低。(4)在六民族的婚姻、受教育水平、行业职业等社会经济结构方面,首先,2010年各民族15岁及其以上人口的婚姻形态以有配偶为主,其中藏族未婚人口比例较高,有配偶人口比例相对较低,维吾尔族离婚人口比例最高,壮族和藏族丧偶人口比例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次,各民族受教育水平、产业规模和行业职业发展有了较大的提升,文盲率大大降低,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与全国平均水平和汉族相比,六民族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产业分布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受限,职业也多集中在农林牧等第一产业中。最后,各民族受教育水平和行业职业分布具有较大的差别,其中满族、回族和蒙古族受教育水平显著高于壮族、维吾尔族和藏族,回族、满族和蒙古族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比例显著低于壮族、维吾尔族和藏族。维吾尔族和藏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发展阶段,与其他民族相比处于落后状态,这严重限制了新疆和西藏等地的发展。(5)在人口地域分布方面,各民族城市化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六民族内部相比,回族市民化水平最高,维吾尔族和藏族市民化水平最低,严重落后于其他民族。其次,在六民族人口分布方面,壮族和维吾尔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一个省份,即分别集中在广西和新疆;回族分布最为分散,遍布全国各个省份;满族、蒙古族多集中在内蒙古和东北地区,近年来有向东部地区迁移的趋势;藏族则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西南的四个省份中。最后,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六民族更倾向于在省内流动,在省外流动较多的是壮族、回族和满族,分布在中部、东部或沿海地区的民族更倾向于在省外流动。
    综上所述,我国六个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和变化特点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反过来又影响到这六民族人口的发展,进而关系到各民族的和谐稳定和均衡发展。各民族人口的发展及民族地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关注。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04):3-21.
    [2] 黄荣清.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5.7.
    [3] 临时大总统宣言书[C]//孙中山全集(第二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2.
    [4] 李建新,杨珏“. 胡焕庸线”以西的西部人口格局[J].西北民族研究,2018,(01):191-202.
    [5] 李建新.世界人口格局中的中国人口转变及其特点[J].人口学刊,2000,(05):3-8.
    [6] 国家计生委政法司编.少数民族计划生育工作文献汇编[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99.
    [7] 黄光学.中国的民族识别[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97.202-203.257.152-153.158.
    [8] 李建新,杨珏,姜楠.结构差异视角下的新疆人口转变[J].西北人口,2019,40(03):23-33.
    [9] 李建新,常庆玲.新疆维吾尔族聚居地区人口婚育状况分析[J].西北民族研究,2016,(01):118-128.
    [10][11] 资料来源: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17[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
    [1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3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583.
    [13] 周云,秦婷婷.少数民族生育意愿新观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35.
    [14] 薛继亮.族际通婚对生育水平的影响:来自内蒙古的验证[J].人口学刊,2016,38(05):25-33.
    [15][16]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17][18]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9][20][21][22][25][27]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中国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5.
    [23] 李建新,常庆玲.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2015,(03):21-36.47.
    [24]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
    [26] 马戎,马雪峰.西部六城市流动人口调查综合报告[J].西北民族研究,2007,(03):135-175.
    [28] 骆为祥.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J].南方人口,2008,(01):42-50.
    [29] 高向东,王新贤.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与变动研究——基于1953—201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的分析[J].民族研究,2018,(01):58-69.125.
    [30]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