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2)
http://www.newdu.com 2024/11/27 05:11:29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 徐蓝 参加讨论
一、国际联盟的起源 国际联盟作为一战后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并不是政治家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一战的战胜国根据时代的发展和自身的需要,在吸收19世纪欧洲协调体制以及其他国际组织运作机制的基础上创建的。 19世纪初,打败拿破仑帝国的战胜国英国、俄国、奥地利、普鲁士和复辟的法国召开维也纳会议。会议根据强权政治原则,通过战胜国对战败国财产的瓜分,任意安排小国领土、摆布小国命运,满足了战胜国瓜分领土的野心,重新划分了欧洲的政治版图,建立了维也纳体系。该体系依靠英、俄、法、奥、普的实力均衡共同维持欧洲的稳定与和平,成为一个五极均势结构。在这个五极结构中,英国因其在各方面优势地位明显,几乎成为全球霸主。意大利、德意志则依然处于分裂状态。上述状态是五国形成均势的必要保证。 此外,为防止大国因意图称霸欧洲大陆而爆发新的大规模战争,欧洲国家开始采用“会议外交”的方式,即通过定期国际会议的形式对列强间的矛盾及利益纷争进行仲裁与协商,以保持欧洲的协调,维护大国的利益与均势。这一机制也被称为“欧洲协调”,⑧亦称“共管均势体制”。这一机制要求欧洲大国遵守维持欧洲安宁与平衡的两项原则:一是各大国要克制在欧洲扩张领土的野心,尽量避免发生大规模战争;二是当欧洲大陆的内乱或国家间争斗即将引发战争时,各大国要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其做法通常是举行国际会议。于是,这种合作共管方式使均衡、克制与合作成为拿破仑战争后40年欧洲政治的标志。⑨ 可以看出,维也纳体系的缔造者已初步建立了一种定期会晤协商的程序。这表明,大国决策已兼顾多种因素并将其制度化了。⑩有学者认为,这种制度化安排是对潜在的国际冲突进行监督和控制的一种机制,实际上已成为当时管理欧洲国际事务的重要国际机构,(11)尽管19世纪后半期出现的一系列局部战争不断削弱“欧洲协调”机制,然而欧洲没有发生如拿破仑战争那样的大规模战争也是事实,从而使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这种“会议外交”也成为19世纪国际和平组织的最初萌芽。(12)由此可见,尽管“欧洲协调”还不具备正式国际组织的形式和机构,但在力图维护欧洲的均势与安全方面,还是比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前进了一步。 然而,任何“实力均衡”都是相对的,而实力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随着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欧洲列强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的崛起和要求对美洲事务的独占控制以及东亚日本的崛起,从欧洲外部对维也纳体系构成挑战。列强竞相对外扩张、瓜分世界,矛盾冲突不断尖锐,最终把一个在欧洲历史上屡见不鲜的暗杀事件演变成一场“大战”。与此同时,以“欧洲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维也纳体系也荡然无存。尽管如此,体现“欧洲协调”的“会议外交”,仍然是维也纳体系留给后世的遗产。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重温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的反思演讲
- 下一篇:“安倍历史观”的特征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