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专门史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北平的文化格局(1928-1937)(6)


    在1930年代北平的文化格局中,一批学院派知识精英的精神气质与生活状态构建了一条显性的线索,同时,还有一条隐性的脉络同样是观察北平文化面貌不可忽视的面相。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在“红色的三十年代”,北平城里红色的也不可能只有前朝宫墙。“古色古香的皇城遗蕴、乡土中国的诗意氛围和学院里优雅的文化气息,所有这些也并非故都城市故事的全部。……对于北平的城市史而言,文艺青年在北平演出的‘革命文学’也许算不上‘大戏剧’,但它同样值得讲述。”(26) 
    1926年前后,伴随着国民革命的兴起,左翼思潮开始在北京一些大学中风行,青年学生是左翼思潮传播的重要载体。进入1930年代之后,左翼文化运动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起来,参与主体包括高校学生、中学教师等,一些大学教授和知名作家等也给予了暗中支持,他们创作革命文学作品,创办刊物,组织社团等。 
    高校是北平左翼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学校立场、治校方针、师生关系等因素的差异,其在不同学校表现的强度和形式亦有所不同。1930年代北大、清华等一流名校致力于向学术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强调读书、治学,学院派气息浓厚,左翼思潮的传播空间有限,学生的政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压制。而在北平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一些并非顶尖的高校当中,管理制度比较松弛,学生思想活跃,为左翼文化的发酵提供了适宜的土壤(27)。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之后,对北方的文化界和青年学生产生了很大影响。同年9月,“北方左翼作家联盟”成立,这是北平左翼文艺运动彰显的重要标志。“北方左联”的成员大部分是大、中学校从事文学写作的青年学生,他们是北方左翼文化运动的主要发起者与创作主体,虽然一些左翼教授也加入进来,但人数有限,工作方式也是秘密的,影响亦有限。由于没有像鲁迅、郭沫若这样的人物为他们提携与引领,“北方左联”也未能如上海左联那样以集团力量扶持他们在文坛的成长,因此,本来水平有限的左翼青年在创作实绩上并不突出,工作重心也逐渐转向政治工作方面,逐渐演变成一个单纯的宣传鼓动组织。 
    继“北方左联”成立之后,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北平分盟也于同年10月成立。此后,北平普罗画会、北平教育劳动者联盟、北平剧联、北平世界语者同盟、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等相继成立。1932年5月,北平各左翼文化团体联合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北平文化总同盟。左翼思潮强调对社会的批判意义,不管是观察现实的角度还是自身的生活体验都与自由主义学院派有很大的差异,呈现出故都的另一种历史图景(28)。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