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汉译名著:远方飘来的“蒲公英”


    从1982年问世的第一辑算起,“汉译名著”刚过而立之年,但是开启民智、译介西学的情结与传统,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从张元济、王云五、陈翰伯到陈原,时移世易,但初衷不改,即将“商务”改造为中国学子对“世界学说”进行系统性认识和实践的重要阵地。
    元宵节过后的第一个周末清晨,多数人还在梦中沉睡,商务印书馆的微信订阅号推送了一份史上最全“汉译名著”书目,共有15辑、650种。以门类来细分,包括哲学类(226种)、历史/地理类(126种),政治/法律/社会学类(158种)、经济学类(127种)与语言学类(13种)。封面顶部字体、书脊以及封底的颜色根据译著所属学科的不同而以橘、黄、绿、蓝、赭五种颜色标示,最醒目的图案是封面左下方那朵烫金的蒲公英。它象征知识的传播,穿越了遥远时空,优雅地飘来。
    清华大学教授何兆武在解放后翻译了《社会契约论》《西方哲学史》《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多部经典之作,他说一个国家之所以伟大,在于开放和包容,无论何时,如果想走得更远,必须先看得更远,而想看得更远,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改革开放后,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兼总经理陈原策划整理、结辑出版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他希望把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阶级、一种思潮的先驱者、代表者所积累的时代文明的精华,留给后人去涉猎,去检验,去审察,去汲取营养。
    从1982年问世的第一辑算起,“汉译名著”刚过而立之年,但是开启民智、译介西学的情结与传统,可以追溯到一个多世纪以前。
    张元济:先条件,而后理论
    明年开春,创办于1897年的商务印书馆就将迎来120岁生日,建馆初期,它不过是上海江西路德昌里的一间印刷厂。据蒋维乔的《创办初期之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当时我国尚未兴学,而耶稣教会在各地设立之小学甚多,需用教科书…乃请谢洪赉(注:清末民初的中国基督教著述家、翻译家)将英人所编印度读本逐课翻译,加以白话注解,名曰《华英初阶》《华英进阶》。”除了长销不衰的中英文对照读物,建馆初期的商务印书馆还以编译外国书籍的方式推动了社会思潮的活跃与社会文化的变迁。
    “百日维新”失败后,近代中国的变革遭遇挫折,一心想要自强保种、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不得不另寻一条道路。1898年,在李鸿章的推荐下,张元济前往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任译书院院长,赴任之前,他与“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书信来往,讨论译书的问题。后来,严复也给张元济写了一封信:“复自客秋以来,仰观天时,俯察人事,但觉一无可为。然终谓民智不开,则守旧维新两无一可。即使朝廷今日不行一事,抑所为皆非,但令在野之人,与夫后生英俊洞识中西实情者日多一日,则炎黄种类未必遂至沦胥;即不幸暂被羁縻,亦将有复苏之一日也。所以屏弃万缘,惟以译书自课。……以飨一世人。”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