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汉译名著:远方飘来的“蒲公英”(9)


    为了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打造成“中国有教养的人必备书和一般图书馆必备书”,商务印书馆在出版之前召开多次选题规划座谈会,听取学术界与出版界的声音。1989年年底,商务印书馆在西山开会讨论选题规划。会议前夕,陈原找了胡乔木,请他提提意见。胡乔木在发来的贺信中对这套丛书的出版表示赞赏,提出了“翻译者可以不限于国内;台湾、香港等地区已有的较好的汉译名著可设法出版,以利事业的推进而免工作的重复;如情况许可,可出版普及版(甚至缩写版,但要有严格限制,以免粗制滥造)。”
    继1982年的第一辑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又在1983年(第二辑)、1984年(第三辑)、1986年(第四辑)出版新的译著……今年又推出了最新的第十五辑,名著数量增加到650种,而最终的目标是2000种。从古希腊罗马到现当代重要学派的代表作,不断扩容的“汉译名著”系列范围宽泛,内容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并且把不同时期的思想结晶巧妙地串联在一起。哲学方面,脉络清晰———古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后有卢梭、孟德斯鸠、黑格尔、康德,近代则有柏格森、叔本华、维特根斯坦。再以史地类的译著为例,从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恺撒的《内战史》、色诺芬的《长征记》到魏根纳的《大陆和海洋的形成》、摩尔根的《古代社会》,时间距离长,空间跨度大,让人读起来直呼过瘾。
    一开始,《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主要收录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的代表作,随着空想社会主义著作渐至齐整,而古典哲学与古典政治经济学又颇具规模,因此给当代有影响的西方著作腾出了空间,如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导论》、胡塞尔的《纯粹现象学通论》、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等。另一方面,选题的对象不再局限于西方,一些东方学者的著作也陆续被纳入这套丛书,比如日本的福泽谕吉(《劝学篇》)、阿拉伯的阿维森纳(《论灵魂》)、印度的商羯罗(《示教千则》)、伊朗的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
    上世纪80年代在社会上激发阅读兴趣、担负思想启蒙的译著其实不少,除了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其他优秀的出版物有《走向未来丛书》(四川人民出版社)、《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三联书店)、《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上海译文出版社)等。到了1990年代———需要一种可以为社会建制提供切实学理依据的西方学术,强调实证研究和学术规范,部分囫囵吞枣、只赶时髦的丛书因此从书店的书架上慢慢消失了。以哲学、政治、历史、经济、语言这些学科分类的商务版“汉译名著”契合了学术逐渐专业化的趋势,凭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出版思路,在众多译丛中奠定了难以撼动的地位。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