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移动版

首页 > 中国史 > 书评、读后感 >

汉译名著:远方飘来的“蒲公英”(8)


    陈原: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
    “文革”结束,乌云散去,国家出版局重新确认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方针任务“主要仍为翻译出版外国学术著作和编印中外语文词典等工具书”。1977年,陈原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合营)总经理兼总编辑,开始重新组织翻译出版工作。两年后,两家出版机构分立,商务印书馆恢复独立建制,陈原任总编辑兼总经理。在随后的四年间(1979—1983),他以非凡的眼光与勇气打造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将曾经陷入迷茫的商务印书馆再度引向了辉煌。
    1982年,商务印书馆建馆85周年,《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第一辑、50种、69册)正式推出。“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须赘述。”在“出版说明”中,编者还解释了结集的缘起:“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成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阅,又利于文化积累。”丛书的命名参照了曾经风行一时的《汉译世界名著丛书》,为了强调学术性,故加上了“学术”二字。
    《人民日报》1982年2月5日发表了陈原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任何一个充满自信力的民族,即使有困难有苦楚,却绝不会害怕同外来的思想文化接触。不,正相反。苦难中的民族为了寻求解放的道路,满怀希望的民族为了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他们都要认真地向古代向国外学习。”在他看来,通过阅读这些内容精湛、耐人寻味的著作,“人们有可能接触到迄今为止人类已经达到过的精神世界”,而这套丛书的出版甚至“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开端”。
    市场的热烈反馈说明了商务印书馆适时推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在一些大学里,作为基本教科书的译著广受追捧,以至于出现了一书难求的局面。《经济学》出版时,武汉大学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立刻行动,派专车在全市及郊区的书店采购了500本,但仍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复旦大学的一位研究生来信“抱怨”:“我们十分需要你馆出版的《经济学原理》这样的著作,但堂堂复旦大学图书馆,只有这部著作(上下卷)一套半,没有办法,我们只好排队轮着读。”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随着“文革”阴霾的散去,社会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压力依旧存在。“要知道80年代之初出版这样一套学术丛书,是要冒风险的,阻力非常大。当时即有人告状,说我只搞资本主义不搞马列主义。”晚年的陈原在接受采访时,谈起往事历历在目。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就遭到很激烈的批评———被人指责为将这种帝国主义阶段的、内容是反马克思主义的书列为学术名著,是没有阶级意识的表现。陈原很快给予了回应:“我不认为是正确的。不过这种吓人的高调,却也有一丁点儿作用,即提醒我们以后选书要更加慎重些。至于有作者抨击这些都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大杂烩,、‘破烂货,,那就只好一笑了之……”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