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宁教授的文章指出,中国传统史学“实录”所蕴含的文事义三个要素,在《尚书》中已经出现。《尚书》自觉地表述史中之义时,亦自发地表述了对史事之真的认识,从而自发地把文...
【提要】 时局变动与经学变动,是对嘉道之际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兴起原因的简要概括。该研究的兴起,首先与国际局势重大变动密切相关。其次就国内社会环境变化来说,一是社会矛盾的激...
【内容提要】 中国史学萌生于先秦,成立于汉末魏晋南北朝,定型于隋唐,转型于近代,从汉末魏晋史学独立之日起,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史学史学者都对它进行过学术阐释,每阐释一次,史学的...
摘要: 作为新历史考证学派的代表,张政烺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将唯物史观的指导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际相结合,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等重大理论问题做出了深层次探索。...
中华民族向往统一、反对分裂、天下一家、同源共祖的历史认同观念由来已久,不仅是贯穿整个民族历史的优良传统和凝聚全国人民团结的精神纽带,而且也是中国史学中历史理论的重要...
【内容提要】 “究天人之际”与“通古今之变”是汉代历史理论的两大重要问题,前者是讲变动原因,后者说的是变化法则。关于社会历史变动因素,两汉史学家与思想家努力从多角度、多...
【作者简介】 蒋宝麟,上海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学术史。 【内容提要】 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的文史学术界大...
【内容提要】 齐思和是中国现代新史学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之一,其识见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梁启超、胡适、傅斯年、何炳松诸人。齐思和准确判别现代史学发展趋势,将西方史学最新...
[摘要] 编纂于清朝乾隆时期的《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古代学术文化进入成熟、总结阶段的目录学巨著,它既体现着古典文化生成、流变的轨迹,又反映着清代前期学术文化的思想精神。...
【摘要】 清代以来徽州家族的自然裂变,主要表现在家族内房户规模和外迁范围的扩大,给徽州家族家谱修纂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家谱内容的扩容,大宗家谱的盛行和清代以来乾嘉学...
【内容提要】 《宋书·符瑞志》是沈约独创的一种志书,具有鲜明的政治意图。它以刘歆的新五德终始说为理论依据,以神化历史时期重要文化、政治人物为手段,旨在论证“禅让”是历史...
【作者简介】 韩锴,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杭州 310007) 【内容提要】 本文对构成方志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行了初步的探索,并对统领性的理论与方法横排竖写、原则性的理论...
【摘要】 乾隆元年(1736),全祖望撰《移明史馆帖子》六通,商榷《明史》之《艺文志》、《史表》、《隐逸传》、《忠义传》,由于此期史馆审订《明史》之处甚少,其建议未予以采纳。《...
【作者简介】 张英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北京 100021张英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审,研究方向为方志学。 【内容提要】 本文简要阐述了口碑或口述史资料在方志编...
【内容提要】 个人史就是个人的成长历史,是独立的个人历史建构方式。相对传统的由上而下的政府观察视野,个人史书写凸显了公众由下而上的观察视野。个人史书写有几个特征:一...
【内容提要】 20世纪80年代,为了适应普通高校教学之需和推动史学理论学科建设,史学界出现了一个史学概论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在短短的十年间,出版并被相关高校确定为历史学本科...
【作者简介】 吴红(1976-),女,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徐州221116,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哲学专业2008级博士生,主要从事技术哲学、创造学研究,江苏...
【摘要】 历史发展进程中存在着一些似“小”实“大”,即实实在在深刻影响甚至制约过历史进程,却被当今史界冷落的历史事件。审视此类事件,《左传》正是合适的样本。以历史美学的...
【内容提要】 两宋之际,私家修史之风尤盛,李焘所撰《续资治通鉴长编》为一时之代表作。此书远绍《春秋》,近承《通鉴》,下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诸书,不仅史料价值颇高,而且编纂...
【摘要】 东晋至南朝,杂传与谱系撰述均保持着持续盛行的态势,并未明显呈现波动变化的轨迹; 杂传撰述整体上保持着对谱系撰述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东晋南朝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