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6日晚,华东师范大学ECNU-UBC现代中国与世界联合研究中心主办的现代中国与世界深度论坛展开了线上对话,本期论坛以“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新问题、新视域和新方法”为题,请...
当代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是汉族以及诸多的中国少数民族一起参与中国国家构建的共同历史成果。中国的疆域,是分别由数十个不同民族各自世代居住、或在由若干个不同民...
提要:进化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伴随着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者在人类社会全史的认知上经历了从“社会进化史”到“社会发展史...
谈及历史研究的现实意义,人们总希望以史为鉴,从历史中找寻各种对现实有所借鉴和启益的内容。不过,我们需要明了这种历史的借鉴和启迪很大程度上并非具体对策或者行动方案,...
摘要: 1949年以后,白寿彝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开设“中国史学史”课程,将唯物史观应用于中国史学史研究,突破了20世纪30、40年代史学史学科的理论框架,展现了他所规划的上至...
目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都在深入进行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史学理论学科而言,同样存在这样的任务和使命。当前,我国史学理论研究有何新进展?构建中国...
作者简介: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 “通史家风”的提法始自章学诚,然却是对中国史学重视贯通古今、强调通识观念传统的概括。章学诚把这一...
摘 要: 中共党史研究在理论与方式上寻求研究范式的更新有益于其学术进步。对于当代国际史学界极受关注的“新文化史”研究, 党史研究完全可以投石问路, 从中寻求适合自身学术特...
从西文society到汉字“社会”的语词转换和概念传播,是近代中国和东亚知识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颇受学术界关注。语言学专家陈力卫指出,中文古籍里“社会”偶尔作为...
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 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
摘 要:刘向作为《战国策》的编定者,对该书总体性质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往质疑刘向部属归类的讨论,未能在此前提之下进行讨论。由此,论者往往过度聚焦于书中具体篇章所...
内容提要: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
提要:中国近代社会史复兴四十多年来,成绩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日益突出的新老问题,比如近代社会史的贯通性问题、思想理论缺失问题、宏观研究不足问题、区域的代表性问题、...
原发信息:《中国社会科学》第201910期 内容提要:唯物史观根本的阐释原则是:史无前例地把社会历史过程的本质性,从思想、观念、精神的领域,移入到人们现实生活的领域,并因而...
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 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
提要: 进化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伴随着进化史观向唯物史观的转变,马克思主义者在人类社会全史的认知上经历了从“社会进化史”到“社会发展史...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考察政治与血缘以及国家与宗族的关系,从宗族的视角将中国古代历史分为氏族社会、贵族社会、豪族社会、宗族社会四个时期,每两个时期之间有过渡期。在不同...
【提要】文章首先回顾了从古至今史学史上关于时间概念的思考,指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的相互关系一直为人重视。相较于古典时代和中世纪,现代史学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认...
历史学学术论文的文字表现力差的问题,如今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尤其是人数众多的博士生们的学位论文。各路导师聚在一起,抱怨最多的话题之一,就是学生越来越难带,而难...
作者简介:王记录,历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讨论“通史家风”,离不开对“断代为史”的认识,这不仅是因为“通史”和“断代”是传统历史编纂的两种基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