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可以假设!”现在很多人都这么说,有些历史学家也这么说。其实,在“历史可不可以假设”的命题里,并不止一种意义层面上的说法,我们不应该用一个说法来否定其他。...
一、“列强环伺”变局中的知识转型 清末民初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列强环伺”的变局,二是从帝制向共和制的革命。在“列强环伺”的层面上,知识思想...
【提要】兴亡论是中国古代史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古代兴亡论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至两宋时期,兴亡论异常活跃,不仅在频次、...
内容提要:“从走进历史”到“走出历史”是对章开沅治史道路的高度概括,也是对他的治史思想的深刻总结。“走进历史”与“走出历史”不仅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哲学...
作者: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提要】在《史记》多层面、立体式著史体系中,司马迁是如何成功地实现“通古今之变”的著史宗旨的?对此,我们亟须开阔视野,创新研...
作者:陈其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当前学界对于阐释学的热议有重要意义,推出了数量可观的论著,提出了许多具有创造性和启发性的观点。如...
一、前言 长久以来,重要人物的日记、回忆录、自传与传记常被历史学者视为“重建过去史实”的重要材料。近数十年来,“口述历史”的记录与分析,在历史学界成为一新兴学术传统...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特别指出:“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各界的深刻揭露和广...
人类文明发展史就是不断扬弃旧文明形态、创造新文明形态的历史。文明形态是文明进步在特定阶段上展现出来的标志性成果,体现着文明进步的内在品质。马克思主义把对“文明”本...
墨子说:“凡出言谈则不可而不先立仪而言。”又说:“顺天之意,谓之善言谈;反天之意,谓之不善言谈。……故置此以为法,立此以为仪。”墨子强调的“立仪”,就是确立法度、...
区域国别学正式成为一级学科,学界深感振奋,视此举为国家之所需、国人之所盼,故呼应者众,有闻风而动之势。然一个新学科出现,应充分意识到其学科建设之艰巨,可谓设学科易...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历史表现是当代西方史学理论家探讨史学理论发展方向时阐释的论题。海登?怀特从叙事模式角度,弗兰克?安克斯密特从语言哲学角度同异并存地界定了历史表...
中国文化,是以农业生产和农村聚落为基础的文明系统。自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就发展出了定居的耕种农业。战国以后,逐渐发展出精耕细作的小农制度。如同本书前言所说,中国...
历史的变革发展推动史学的变革发展,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史学只有在学术体系的理论建设上适应这一变革发展,才...
内容提要: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个重大历史决议进行学理性研究,是当前马克思主义学界一项重要的理论任务。作出历史决议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回顾党史、总结...
摘 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概念,是中国共产党对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概括,是将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而形成的理论创造,它主导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架构。新...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在人类文明史上蔚为奇观,然而,中国历史的跌宕起伏,分合聚散,则又构成诡异奇伟的历史画卷,也是世界史中仅见的。如果说中国的悠久历史让人神往,那么...
近年来,“修昔底德陷阱”成为一个热词。要搞明白“修昔底德陷阱”是什么,必须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陷阱”并非修昔底德的本意 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古希腊发生过一场战争...
摘 要:柯林武德曾以“罗马精神”总括波利比乌斯的“命运观”,认为波利比乌斯深受希腊哲学中实质主义的影响。由于其论述不够完整,为后世理解何谓“罗马精神”带来一定困扰。...
摘 要:不同于传统文化和现代西方文化,历史唯物主义有着独特的精神境界建构之路。传统文化中以德性修养为支配性价值取向、以逍遥解脱为最高意义追求和以宗教信仰为终极关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