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提出,“这次大会的主题之一是‘全球视野下的中国’,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那么,如何理解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我就这个问题谈...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一方面,世界变革潮流更趋强劲,中国同外部世界利益融合进一步加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更加紧密;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向前,民...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视史学传统的国家。诚如梁启超所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史学在...
可以预见,随着历史社会学在方法上严格遵循质性研究的研究程序,对史料的全数据掌握和在此基础上的史料与理论的不断循环、互构、成长,会使得历史社会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人为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启动与拓展,中国开始从发展中国家逐渐向发达国家过渡,并且日益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大国角色。这一态势,迫切要...
虽然甲午战争已经过去120年,但带给国人的耻辱却令人难以忘怀。日本侵略者发动的数次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只有持之以恒,才能把甲午战争研...
核心要点: ■ 尽管岁月沧桑更迭,但是台湾的每一寸土地,都抹不去中华民族先辈们血汗的积淀凝结,抹不去中华文明的世代传承,处处闪耀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勤劳奋进的精神光...
“思想史”这一领域应该成为“哲学”和“历史”这两门学术甚至更多学科交集的风云际会之所,而不是流于那些缺乏专长而又总想“不平则鸣”的“自以为无所不知者”(其实是“学...
编者按 70年前的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0月25日,纪念抗...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原来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为主干的基本面貌发生了改变。近代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文化的研究受到了学者的重...
历史虚无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股极其有害的政治思潮。近期,历史虚无主义的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标榜“创新”、号称“恢复真相”,从偏激的情绪化话语向学术性的理性话语...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创立者和精神支柱。毛泽东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是通过丑化毛泽东的民族英雄形象和...
编者按 70年前的抗战胜利、台湾光复,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0月25日,纪念抗...
晋察冀边区是敌后第一个抗日根据地,被中共中央誉为“敌后模范的抗日根据地及统一战线的模范区”。它在抗战中有许多开拓和创造,为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辉...
2015年是日本战败投降70周年,各方期待日本能对外展示一个清晰客观的历史认识,卸下历史包袱,轻松前行。但事情并没有向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8月14日发表谈话...
当前,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历史虚无主义沉渣重新泛起。有人在这一问题上含糊不清,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无非就是歪曲历史真相,兴不起大浪、翻不了大船。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历史虚无主义,顾名思义,来源于虚无主义这一哲学概念。从哲学史上看,虚无主义最早是由雅可比提出而尼采系统论证的。尼采认为,传统形而上学的实质就是 “价值形而上学”,这...
文明是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词汇,不仅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对于政治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文明范式”下,美国学者亨廷顿推导出的“文明冲突论”丰富了对于现代...
偏见问题关联到历史学的核心领域,也是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概念,对于它的探讨在历史学中具有特殊意义。 偏见问题在历史学的发展中始终被争论不休。中国史学在很早就强调要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多次批评了那种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的观点。他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