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由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主办的“近代中国的政治转型与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与会学者围绕晚清政治转型、近代知识与制度转型、革命与地方社会、民国时...
史学界都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本人,高度重视学习历史知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意义。这...
习近平主席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一开始就明确指出:“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这是对历史学作用和功能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说明时明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大家来自不同部门...
当前,召开关于史学功能和史学家担当的研讨会很有针对性,尤其是谈到史学家的担当,令人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我仅就历史人物评价和人物传记书写谈一点个人看法,也是近年...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宏观战略,是发展思想、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对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和宣传来说也是不平凡的一年。习近平同志关于抗日战争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我国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举...
美苏军队在抗日战争中消灭了大量日军,加速了日本的败降,功不可没,但美苏歼灭日军主要是在战争后期,此时日军已成疲惫之师,强弩之末,兵力大多是匆匆拼凑而成,失去了战斗...
习近平主席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需要全社会关注和重视;提出了历史研究的使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马克思说:“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这一深...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把“诋毁、诬蔑党和国家领导人”、“歪曲党史、军史”作为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纪...
历史研究是否需要指向现实,历史知识是否要介入现实世界,历史学家是否要具有对现实关怀的精神,这些问题长期存在着不同意见。我个人认为,历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始终处在...
前段时间,有所谓“大陆新儒家”鼓吹“只有儒家能安顿现代女性”,其中声称“做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才是中国女性成就感与归属感的根本所在;如果女性不自觉地把参加社...
近年来,一些有识之士积极呼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同。但反观学术界,对传统村落文化的关注度似乎还不够高。要保护好传统村落,不能只停留在对村落外...
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这是因为世界的今天是从世界的昨天发展而来。连续性是历史的最大特点之一。历史不能割裂,也不允许割裂。人类的历史严格地说就是一部在前人实践的基础...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致信祝贺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从社会发展、民族振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战略高度,精辟阐释了历史科学和史学研究的价值及其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地...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股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华民族文明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错误思潮。尽管其表现形式多样,但共同理论基...
今年8月,习近平主席在致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贺信中阐明了历史研究的重要性,赋予了历史研究工作者神圣光荣的使命担当。站在民族复兴的新起点,着眼我们正在进行的具有许...
中国传统史学的特点之一,是彰显史学的功能。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学要自觉地承担起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 历史—现实—未来有不可割裂的规律性...
《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了。在“复兴国学”的现实面前,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值得玩味。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国学的衰落,是从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新青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