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考古学 > 随笔 >
  • [随笔] 每月一讲--关于考古学中的地层学 2017-11-04

    在考古发掘现场,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工作人员拿着手铲,在刮平的地面上、切得笔直的探方四壁上画一些线条,被这些线条分割开的土层或土块之间似乎存在一些差异。这些被线条划分...

  • [随笔] 没有思想和情怀,考古将会多么黯淡? 2017-11-04

    20年前,美国考古学家萨波罗夫忧心忡忡地发现,随着考古学的职业化程度的提升,考古学家却整体性地撤离了面向公众的写作阵地。不过,他并不绝望,因为他认为,和让作家学会理...

  • [随笔] 浅论虢国墓地博物馆馆藏驮鸟蚕身龙首玉 2017-11-04

    三门峡市虢国墓地博物馆陈列一件青玉质地驮鸟蚕身龙首玉(图一)。其工艺特征:片雕,臣子眼,张嘴,周身无穿孔,屈身,瓶形高犄角向后翘起,腹部阴刻七道纹饰,分成八节。龙...

  • [随笔] 辽宁考古与馆藏猴文物呈现着怎样的历史变迁 2017-11-04

    旧石器时代:猴是先民们的食物来源之一 2014年8月至10月,大连自然博物馆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成的骆驼山古动物化石抢救性清理小组,多次对大连复州湾骆...

  • [随笔] 古代青铜器的制作方法 2017-11-04

    中国古代铜器最初是使用自然铜,商代早期已能用火炼制铜锡合金的青铜器铸制品。目前,中国古代青铜器已知的制作方法有主要以范铸法居多,少量结构复杂、纹饰繁缛的青铜器,也...

  • [随笔] 定陵初掘 2017-11-04

    2015年底,十三陵新建地下文物库房启用,3000余件定陵文物重返地下。这些随葬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的珍贵文物,在地下找到了妥善的存放之处。 明代皇帝庸碌者甚多,多数不太为...

  • [随笔] 金光闪闪之外的海昏侯墓 2017-11-04

    二十来名记者一哄而上,将南昌西汉海昏侯国考古专家组组长信立详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腿慢了一步的记者,已然看不见他的身影。2016年3月2日首都博物馆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

  • [随笔] 考古中发现的饮食秘密 2017-11-04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中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古人都流行吃什么?今天流行的美食又是何时出现的? 现代考古中的诸多发现,揭开了中国人饮食的哪些秘密 战国秦墓中发现...

  • [随笔] 呦呦鹿鸣,解读霸国(一)——霸国的确认与霸氏归属 2017-11-04

    引 言 霸国是根据2007至2011年发掘被盗的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大河口西周墓地时出土的青铜器铭文而确定的一个西周诸侯国。此前没有人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霸国,浩瀚的史书中没有...

  • [随笔] 王仁湘:围观海昏侯|煮酒论酎金 2017-11-04

    刘贺墓中出土许多黄金,这些黄金的用处是什么,一开始就让人有些迷惑。不过,由于一枚写着 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酎金一斤 字样墨书金饼的出现,问题似乎有了较为确定的答案...

  • [随笔] 多层涂刻背后暗藏“大秘密”—岩画涂改见证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变迁 2017-11-04

    距离乌鲁木齐市以北200公里外有片世界闻名的岩画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那里的岩画是目前全国保留最完整的生殖崇拜岩画群。岩画距今已...

  • [随笔] 河北阳原泥河湾孕育了一支农民考古队 2017-11-04

    说到文物考古,人们很难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联系起来。然而,在张家口市阳原县却活跃着这样一支农民考古技工队伍他们没有很高的学历,有的只是小学毕业,但他们能说出可以...

  • [随笔] 初识考古——不只是考“古” 2017-11-04

    考古工作者在诸多职业中仅占很小一部分。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考古似乎并不陌生,特别是随着公共考古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了解、认识并喜爱这项工作。受到父亲的影...

  • [随笔] 河北磁山遗址埋藏十万斤粟只为祭祀土地? 2017-11-04

    粟,北方俗称谷子、小米,由野生狗尾草驯化而来,是旱作农业的典型作物。我国是世界上粟的种植面积最大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主要栽种区域为黄河流域。 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

  • [随笔] 书痴底色:考古人夏鼐 2017-11-04

    考古人给人的印象一般是驻留在田野间,面朝黄土背朝天,铲子、耙子、刷子齐上阵,动手动脚找东西的一群人。考古人、考古学专注的是一系列无字天书: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等...

  • [随笔] 考古界的古墓丽影 2017-11-04

    文能出书读博 武能飞檐走壁 年初上演的电影《寻龙诀》中,舒淇扮演的美籍华人shirley杨,以冷静头脑和利落身手助摸金校尉探险3人组频频化险为夷。在现实生活里,有一群胆大、心细...

  • [随笔] 考古为什么会吸引社会及公众的眼球 2017-11-04

    不用多举例,大家都感觉到社会及公众对考古的兴趣是越来越大了,换句话说,就是考古越来越吸引社会及公众的眼球了,比如电视台的《探索发现频道》中与考古相关的栏目就是许多...

  • [随笔] 放下不靠谱的盗墓小说,走上敬祖先的考古之路 2017-11-04

    海昏侯墓发掘的备受关注及其文物特展的一票难求,显示出当下媒体和公众对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以及历史文化的空前热情。然而正是这样的热潮中,我们也不难看到一些大众舆论里对...

  • [随笔] 湖南考古所徽标文物故事:消失的“一千年” 2017-11-04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要换徽标了。 得知消息后,下意识地在脑海中搜寻了一番,回忆是否在哪儿见过原有的徽标,但杳如烟云。也许是某件非常珍贵的文物吧,比如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 [随笔] 贵妃荔枝蜀地来 2017-11-04

    很多人都知道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不过,却很少人知道,一骑红尘所奔驶的道路,竟然是唐玄宗为了给杨贵妃运送荔枝专门修建的荔枝道。然而,荔枝道这一...

  • 首页
  • 上一页
  • 146
  • 147
  • 148
  • 149
  • 150
  • 151
  • 152
  • 153
  • 154
  • 155
  • 156
  • 下一页
  • 末页
  • 2334651
栏目列表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