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人面像岩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岩画,在中国的北方和面向太平洋的东南部有着集中的发现,著名岩画学者宋耀良在考察多个岩画遗址后,提出中国人面岩画的三大分布带都是...
内容提要: 区域史观提供的多维度时空叙事成为当今研究内亚史的重要学术取向。天山具有地理、地形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同时具有内陆亚洲典型的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对于天山的区...
[摘要] 拉布鲁斯是法国20世纪最著名的史学家之一,他长期执教于索邦大学,其研究方法与史学范式影响了一大批学者。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拉布鲁斯,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史...
内容提要: 明清时,许多税关设有保家、铺户等来“保收税银”或“保承钱粮”,形成了法定的中间代纳制度,属经制关役。清顺治至乾隆时期,政府不断禁革保家、铺户等名色,推行...
内容提要: 晚清中国的巨变之一,是西力东渐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引发的一系列变化。西方轮船在中国水域中的出现和强力竞争,导致中国传统木船业衰落。西方轮船同时是外国列强在...
[摘要] 崔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史学家,其逝世至今虽不足百年,然而相关论著或受论述角度限制,或因史料不足,对其生平事迹大都语焉不详。周子美1933年发表的《崔...
[摘要] 沈约在兼采前人著述的基础上,精心撰成《宋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本属名著。然而长期以来,不少论者多诟病沈约曲笔讳饰,而少言其秉笔直书。实际上,沈约著述之旨,在...
摘要: 山西太原的晋祠在北宋中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主神由唐叔虞变为水神昭济圣母,成为当地民间赛社的重要神祗,也在熙宁间获得朝廷的敕封。熙丰新法是北宋乃至中国历史上...
内容提要: 近代“西学”在士人心目中的确立,使中国传统的“道”被时空化。从以前相信“天不变,道亦不变”,亦即“道一而已”,到逐步承认“道出于二”,进而衍化为以西学为...
[摘要] 中国近代史学有着强烈的“经世”色彩,西北史地研究的勃兴便是突出表现之一。晚清西北史地学后劲李文田( 1834─1895) ,撰述有《元秘史注》、《双溪醉隐集笺》、《朔方备...
摘要: 在长沙走马楼出土的竹简中,不仅出现了中央的太仓(大仓),而且有地方的郡仓和冠以县名的县仓,如临湘仓、刘阳仓、重安仓、吴昌仓、安成仓、醴陵仓、永新仓等,还有冠以...
摘要: 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
提要: 1978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中国史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首先表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上,即从传统的政治史转向文化史和社会史。此外,在总体...
内容提要: 从19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中国官绅围绕是否修建铁路的问题争论不已。60年代主要是讨论如何防止列强插手的问题;70年代讨论的是在我国台湾海岛修建铁路;80年代中期...
[摘要] 塔西佗《历史》中“命运”的涵义,或指神性之命运、或指偶然发生的历史事件之原因。塔西佗承认神性之命运对人事的支配作用,同时也重视从人事上探求史事的原因。此类...
内容提要: 自1936年相识以来,在四十五年的师生关系中,杨翼骧一直与老师郑天挺保持密切的关系。杨翼骧四年大学,郑天挺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后来在西南联大历史系与北京大...
内容提要: 在中国立法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的今天,需要进一步深化南京大屠杀史研究,其逻辑路径有三:南京大屠杀的受害者不仅仅是南京人,而是包含中国人在内的世...
[摘要] 自元末明初起,藏文史书开始注重利用内地史籍、政书和藏族目击者的叙述记载内地历史。主要利用了《新唐书·吐蕃传》和对汉地王朝史的简编等汉文文献、蒙古史书、党项...
内容提要: 出现在明代中期的夏邑“十老会”,由当地的年高致仕、具有特殊政治身份和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士组成。“十老”既是国家意识形态培养和塑造的产物,又担负起国家意识形...
[摘要] 范文澜是一位具有深厚经学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出身于北京大学国学门,受古文经学大师的陶冶,其早年著作《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