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史学史学科具有评论以往历史学发展状况的内在功能,面对复杂多样的研讨对象,需要将思维突破本专业的界限,即具备很强的学术穿透力,才能完成其学术研究的任务。中国...
【摘要】 文本在探讨丝绸之路学术史的基础上,对丝绸之路概念以及丝绸之路范式研究的演化做了进一步论述,并对学术界有关"丝绸之路学科体系"的争议进行了评析。文本尝试阐释中...
[被访者简介] 瞿林东,男,1937年生于安徽省肥东县。现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现...
【摘要】 徐爰《宋书》既是积极配合宋孝武帝实施文化管控的产物,更是将“禅让前起元”付诸实践的首部史著。但这种纪元方式,不仅有悖于纪传史的编纂惯例,更有损于新朝对其得...
【摘要】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显微镜下解剖琐事”作为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以严谨的风格、缜密的方法创立了他们的学说,成为重视考据和善于考据的典范。唯物主义历史观是...
【摘要】" 礼"渊源于"俗",而又高远于"俗"。"俗"具有全民性、民主性,而"礼"则带有阶级性、等级性。本文所说的"礼",指的是"礼典",即比较系统、比较成熟的"礼制"。礼乐制度的形成...
作者简介: 于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历史学笔记》是马克思生前最后留下的文字之一。马克思一生都在研究世界历史,因为他早在中学时代就有一个理想,就...
【摘要】“ 大航海时代”以来,西方传教士、使团、探险家陆续进入中国,对长城印象深刻,将之视为中国文明的象征,不断记述与研究,逐渐廓清西方世界关于长城的神话想象,而勾...
【摘要】“ 古史辨”运动兴起后,为找到自己真正的古史,学界开启了从考古学上探索中国文明化的历程。由酋邦,到王国,再到帝国,构成了古代中国从文明、国家的起源、形成、发...
【摘要】 近年微观史学研究受到国内外史学界的普遍关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史学理论与方法发展的某些新趋势。一方面,以个体化、事件性、区域性、叙事化为表征的微观历史写作...
【摘要】 边疆考察史是中国边疆研究史的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边疆考察研究存在两个倾向:一是中国学人的边疆考察,特别是当代中国学人的边疆考察研究少有研究者问津;二是将19世...
【摘要】 研究史学批评、史学理论,以至于研究中国史学史,不可不读刘知幾的《史通》,这是古今学者的共识。关于《史通》的研读,有三种方法可供青年史学工作者参考:一是着眼...
【摘要】 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辩证运动过程,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深刻观察后总结出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对于...
【摘要】 清朝官方史学在清代史学发展和社会历史中,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深化此项探讨,可显现出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互动、互补、又互有排抑的矛盾关系。将这个思路拓展为对...
内容提要: 对中国人物传记的研究,历来是美国中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美国学者的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美国中国学的走向和特点。美国学者在中国人物传记研究方...
【摘要】 白鸟库吉是日本东洋文献学派的创立者,提出了著名的"尧舜禹抹杀论"。他带领其弟子对中国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中国东北史和朝鲜史研究中取得丰硕成果。顾颉刚是中...
【摘要】 布罗代尔的“历史时间”范畴一方面坚持时间的客观性质,与西方现代哲学偏重存在论意义的主观性的“哲学时间”拉开了足够距离,从而使得研究历史的总体性成为可能。另...
【摘要】 20世纪50年代,在学习苏联运动影响下,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和方法在新中国大地广泛传播。中国历史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苏联历史教学理论,借鉴苏联历史教学方法,并结合自...
【摘要】 历史统计学,是用统计的方法对某些历史现象进行归纳、统计与量化分析,其呈现结果多以图谱和表格。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第一次从理论高度提出历史统计学的是近代史学...
【摘要】 20世纪的“南方丝绸之路”研究先后经历了两次高峰。20世纪40年代,中国在抗战中失去沿海后,获取国际支援的主要通道滇缅、中印公路走向大体上沿古代中缅、中印间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