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最后二十年的中国文化史研究,在学术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从学科史的角度看,从80年代初开始,在梁漱溟、蔡尚思等一批著名学者的倡导和组织下,专门性的研究机构...
【摘要】 在中国正史二十四史中,中国人以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国家“天下体系”为核心的地理观和民族观来认识海外民族,但是到《清史稿》中却是以世界近代化的话语系统来认识海...
【摘要】 清末民初经学边缘化史学中心化的提法,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古史传统存续的问题。针对梁启超等新史家的观点,柳诒徵坚持以礼为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核心,著成《中国文化史》...
【摘要】 区域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展开,其相关理论问题引起了学界的注意。区域史研究应当具备方法论的意义。区域首先是需要被检讨的对象,研究者应当将区域视...
【摘要】 唐代与波斯的两则筑城故事的脉络和叙事方式极为相似,说明两者之间存在影响或借鉴的可能性。根据有关文献记载,波斯的筑城故事至迟在十六国时期已经传入中国。据此可...
【摘要】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陈垣开设“中国史学名著评论”的课程;60年代初,何兹全讲授史学名著《三国志》;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钱穆也开讲“中国史学名著”。三位名家的讲授...
【摘要】 抗日战争的胜利已经走过70个春秋。随着史料的不断丰富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关于抗日战争研究取得的成果颇丰。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抗日战争研究若干问题(如抗日战争...
【摘要】 西周时代军队的最大编制是“师”而不是“军”,每师编制2 500人,“西(宗周)六师”共有1.5万士卒,“殷(成周)八师”有2万士卒,合计3.5万士卒。前贤所说一师等于一军,有...
【摘要】 作者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创刊至2013年止所刊载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载文、作者及引文与被引等维度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分析,力求多角度、多层次地对该刊的学术研究...
内容提要: 东方历史是整个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与内涵,仅以文化的视角来解释东方社会历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入到经济与国家对外...
内容提要: 据邓广铭回忆,他的宋史研究发端于胡适,但通过档案、报刊、书信材料的勾稽,不仅具体还原了他毕业论文的缘起,还分析了蒙文通在北大开设宋史课程的具体讲授内容,...
内容提要: 今人习以为常的“华南”区域概念,始于1895年,与来华西人尤其是欧美报纸的报道和传教士的翻译有关。相应地日本方面的南清之说,也被译成华南。民国时期,因为地域...
【摘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概念不是指具体的学科,特别不是指历史学,而是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切科学。“真正的实证科学”与广义的“历史科学”是等价的。当他们...
内容提要: 史料是史学研究的基础,史学研究的首要步骤是对史料进行鉴别和处理。而在此方面,量化方法是很有用的。历史学者们一向相信“原始资料”(或者“第一手资料”)是真实...
【摘要】 西南丝绸之路大致有成都经今西昌、大理入缅甸至印度道,成都经今大理入缅甸沿伊洛瓦底江出海道,成都经今宜宾、昆明、蒙自至越南北部出海道3条路线。中国历朝重视经...
内容提要: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史学”在世界范围内专业精神和提升了其专业地位。伴随着“科学史学”的不断推进,体现在近代中国,是自1917年后,史学不只在学术建制上脱离...
【摘要】 杜佑从理论上坚持“德主兵辅”原则,将兵刑置于教化之下,但在实践中注重“政理”,强调当“教化”沦于“空言”时,“兵刑”就成为“理道”之根本。杜佑的整体战略思...
内容提要: 《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分页标题...
【摘要】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史学理论学科建设是从史学概论教材编写起步的。在短短的10年间,出版并被相关高校确定为历史学本科生甚至延伸为研究生教学指定参考书的“史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