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教授。 一、“通古今之变”思想的久远生命力 每当讲到西汉时期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不朽名著《史记》,中国学者...
摘 要: 修昔底德继承发展了古希腊史家的批判精神,确立了史料批判原则,并致力探求历史的本质和普遍规律。修昔底德的求真思想建立在其人性说的基础之上。他认为,历史的本质...
内容提要: 大致在1940年前后,顾颉刚进入了一个新的治学阶段,开始有意识地清理、整合先前考辨古史的具体成果,以建立自己的学术体系,即其自谓“从考索之功进于独断之学”。...
摘要: 周中孚以一己之力撰《郑堂读书记》,评述自先秦至清代中期的史家与史书,与他多年的积累和目录学、文献学功底有关。但周中孚所撰史部提要,实亦有所凭借。《郑堂读书记...
摘 要: 新中国成立后白寿彝先生很快转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对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中,他在强调历史研究中的爱国主义、重视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史研究以及对中国...
摘要: 史著中的自注考异形式虽然开创自司马光,至李心传撰著《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之时,则将其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这是因为,李心传已相当自觉地做到了从思辨的角度进行探...
内容提要: 清代乾隆末年以后,重视义理阐释的今文公羊学说重新受到有识见的学者的重视,这不仅成为晚清公羊学复兴的起点,而且表明到了清中叶,重视义理阐释的学术路数已经受...
自西汉司马迁提出“通古今之变”并撰成纪传体通史《史记》,到清代章学诚提出“通史家风”并以此衡评前代史著,古代史家对通史精神的理论阐释一直没有间断。作为一种著史旨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中国史学也经历了伟大的变革,这中间也包括中国的西方史学史曲折坎坷的历史进程。回望这一进程,简言之,70年来...
编者按: 经世致用是中国史学最悠久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是历代史家念兹在兹的立身、立学之本,是中国史学不断成长、持续繁荣的源泉和...
内容提要: 史料价值可以分为基本价值和特有价值。真实是史料的基本价值,而特有价值则看其满足历史研究具体问题需要的程度,故而才衍生出史料价值大小高低的差异。新史料是历...
编者按: 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承担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在历史研究中善于处理碎片与整体的关系,既要善于分析历史的细节,善于从历史...
内容提要:在中国史志发展史上,“史”与“志”历来关系密切,同时又有重大区别。在我国当今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中,方志学仍属于史学范畴。由于“作志必有所法《史记》《...
世纪之交,我曾经对20世纪中国史学作过一个回顾。弹指之间,20年倏然已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也已届70周年。这70年的历程,如大江东注,势不可当,波涛奔涌,异彩纷呈,各个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实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夙愿。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历史学发展揭...
摘要: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家在继承中国古代史学求真致用的优秀传统以及近代新史学寻求现代性的现实关切的基础上,形成了唯物史观指导下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西方史学理论并...
内容提要: 尽管宋代在图像视域留下了足资利用的丰裕资料,而宋史学者出于宋代传世文献对研究已具自给自足性,也相对缺乏有关专业学养,在图像视域则明显缺位。为深化研究,拓...
内容提要: 黑格尔有一种偏见,认为东方的文明是古老的,也是停滞的;他在《世纪历史的哲学》中指出:中国历史就是没有发展的历史。这是西方中心论在中国历史问题上诸多错误观...
内容提要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史学史研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步入新的探索与发展时期。 ■新中国70年来中国史学史研究取得的显著成就,主要表现为系统撰述类型多种多样、断代与...
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史学理论研究与整个历史学科一并进入一个全新时期。在这个全新的时期,史学界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唯物史观在历史学科中的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