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华人族群认同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华人族群文化意识。这种文化意识是对族群群体行为的概括,表现为自我的“华人意识”。华人意识的保持,不但是族群认同的基础,而且是对...
2018年11月,我国申报的藏医药浴法中国藏族有关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识与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0个项目列入该名录。 201...
内容提要: 在中国西南地区,民间普遍流传着活变和死变两种变婆故事。前者以活人变虎为主题,后者以死而复生为主题,分别隐喻着现实生活中被驱赶和被活埋的两类病患。这些隐喻...
摘要: 通过坚守与调适,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清明节在变迁中传承,在传承中变迁,较为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换,并藉此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清明节与其他一些经历现代转换的节日一...
摘要: 从斗私批修,到人人都可以正当地追求私人财富,这是中国现当代经过了曲折的思想斗争、政治运动、社会冒险才达成的状态。这个巨变可以通过私人财产占有率的增长等社会过...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巩固民族团结、推进...
【提要】中华民族是我国 56 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凝聚而成的命运共同体。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更高层面凝聚各民族智慧和力量的时代...
内容提要 :壮族民歌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审美、“以歌会友”的人际关系审美以及浪漫豁达的历史记忆审美等特性。壮族民歌艺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存在着虚拟与向现实...
摘要: 刘守华在民间故事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六十多年,他多层面多角度对中国各族人民创造传承的民间故事这一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宝藏进行研究开发,在民间童话、比较故事学、故事文...
摘要: 歌剧《白毛女》的题材来源于1940年代流传于晋察冀边区的民间传说白毛仙姑,这一民间传说与历史上的毛人、毛仙、秦宫女、仙姑、烈女等不同历史时期的毛女形象有着内在的...
摘要: 古代民间故事最初多以口头方式流播,限于口头传播的弱点,往往又要借助文本得以保存和扩播。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民间故事,也就不得不借助于文本,从中钩沉爬搜古代民间故...
[摘要] 彝族支系俐侎人居住于西南边陲的山地环境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自然崇拜体系。其主要表现特征是系列庙文化中体现的无生命崇拜、以松树崇拜为代表的植物崇拜、以狗崇拜为代...
神话是人类创造的最为重要的表达文化之一,通过解释宇宙、人类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有世界秩序的最初奠定,神话表达并模塑着人们的信仰、宇宙观和人生观。它产生于远古时代...
劳弗特藏的图片及中国乐器、皮影、木偶等。 魏小石供图 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联合主办的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张雨楠/摄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雨楠)2019年4月23日,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圆桌会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
4月23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口头传统专题数据库建设:口头传统元数据标准建设和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传统音乐档案馆中国最初录音两个项目课题组的对话与交流在中国...
1900年前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动荡时期:在清王朝统治的最后十个年头,各种激化的矛盾和阵痛中,由新政带来的现代化进程也被缓缓开启。对于德裔美籍人类学家和历史地理学...
会议名称:中国早期音声档案的数字化建档与共享:多学科视野下的劳弗特藏 时 间:2019年4月23日(周二)13:30-17:00 地 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会议室(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
内容提要 :人口较少民族文学经历了从口头文学到书面文学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书面文学经集体记忆移植,既承继了本民族的口头记忆,同时又建构出一套从失忆到记忆,再从记忆...
摘要: 本研究从民俗文化的视域出发,基于节日整体依存的载体(文化生态)、节日内容的表现客体(节日习俗)、节日活动的行为主体(民俗大众)和节日运作的组织介体(各社会机构)四个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