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妇女问题的关注是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者的一种潜在共识,但直到今天,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中的妇女问题研究仍没有被作为一个出发点进行探讨,妇女问题研究与中国现代早...
摘要: 广东新会北头村仙娘庙在市场化的冲击下,其经营方式由集体经营转为承包制经营,造成了乡村社会民间信仰格局的改变,具体包括神明的被承包化、信仰活动家神化、信众来源...
摘要: 从明末清初的江南市镇经济到晚近的租界开埠贸易和城市化进程,苏州评弹书场的文化空间深受社会变迁和文艺创作的影响。作为城市文化研究的理论工具,第三空间理论强调多...
摘要: 通过分析怒族神歌中所蕴含的历史记忆现象,试图说明怒族神歌不仅表现出与怒族族源的历史记忆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神歌中的叙述内容与怒族人民的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构成...
摘要 :长阳土家族白虎文化蕴含着崇力尚勇、仁义放达、生态和谐的人文主义内涵,有着较为丰富的传承形态。梳理现有的两个传承路径即民间文学的讲唱实践和民间信仰的仪式实践,...
摘要: 对于民俗学来说,艺术是一个基本概念,这一概念仍然隐晦不明,可以从三个不同的维度思考艺术:艺术作为产品、艺术作为过程、艺术作为行为。由此产生对艺术品、艺术表演...
作者简介 马威,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 哈正利,中南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学科体系建构...
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民族史学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时期。 一、民国时期(1911-1949),为中国民族史学最初形成及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因处于列强侵略、边疆危机的危亡关头,...
人生礼仪是人的生命历程中所经历的仪式,在我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传统与丰富的表现。国家社科基金优秀项目人生礼仪传统的当代重建与传承研究(批准号为14AZD120)探讨了传统礼仪在...
摘要: 《夸父逐日》神话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保留了炎帝部族及其支系的族源记忆,是根植于特定历史语境中的文化象征。逐日行为实则体现出夸父对炎帝部...
摘要: 仪式在当代研究视野中呈现出外延不断拓展的现象,但与宗教、神话、信仰等相关的狭义仪式依然是当代仪式研究的主要对象。在人类学仪式研究知识谱系的基础上,当代仪式研...
摘要: 哪吒最初是印度佛教的夜叉神,伴随佛教东传和中国本土译经活动,在唐后期与李靖将军产生联系而成为中国本土神,经元明话本小说的加工,最终跻身佛、道护教神的行列,纳...
摘要: 灾害自人类童年始就一直存在,且伴随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无论是经历灾害还是在灾害故事的形成中都集中凸显了伦理冲突,灾害中所体现的民族伦理道德不仅在民间故事中打...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出是我国城乡发展观念转变的重要体现,它将城乡关系由城市优先发展转向了城乡融合发展。但是,从当前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城市优先发展的...
摘要: 文章考察金翼山谷及闽东汉畲居地的冬至传说及其民俗,并卷入乡民闽戏与纪录片合璧创作的跨学科研究实验,探求其业已长久积累的天人、风水、生态、雅俗、孝道等文化理念...
摘要: 概念是对事物共同本质特征做出的抽象概括,它对学术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他学科相比,人类学的研究侧重对田野调查的经验材料进行客观描述,缺少对材料进行抽...
[摘要] 神圣空间之所以神圣,不仅在于其不同于一般建筑空间的外在形态,更在于其内部结构与装饰效果的崇高性,而空间内秩序排列的图像则反映了这种情状。图像叙事的田野研究...
摘 要:在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真正的历史是由英雄人物在大历史观下发生的历史事实和普通民众在小历史观下叙述的历史故事两部分构成。作为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民间口承叙事以其...
【摘要】20世纪初,基于对当时中国所处现代世界体系发展序列定位的不同认知以及由此而选取的不同比较研究对象,费孝通与理查德H托尼为中国的乡村振兴设计了两条不同的发展路...
摘要 本文以传统春节红包运作的流动范围流动方式和流动的性质与功能为参照框架,从媒介人类学的视角对微信春节红包在中国人家庭关系中的运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微信春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