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大流感,也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大流感由甲型H1N1病毒引发,与2009年的H1N1流感同源。这场流感持续时间为1918年1月至1920年12月,往复三波,近5000万人死于此次感染及其引发的并发症。...
内容提要: 对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外交史某一专题研究而言,在掌握基本史料的基础上,可以从时间、机构和主题三个维度入手进一步查找档案。时间维度是依据档案的生成时间,来排检...
内容提要: 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大多认为在战后要对原子能进行文官控制,才能确保科学自由,并为实现原子能国际控制提供国内立法基础。在国会就原子能展开立法活动期间,科...
内容提要: 所谓“环治国家”,指的是现代国家通过强调其控制与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相关行为的责任,运用其所掌握的资本与专业知识,调整或建立新的生态与社会秩序,从而定义其...
内容提要: 日美核能合作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原子弹“轰炸国”与“被炸国”之间的合作。美国对日核政策的演进路径既是其全球战略的内在要求,又是绑架日本依赖美国发展核能构想的...
内容提要: 1960年代末,联邦德国社民党取代联盟党首度领导联邦政府后,主动顺应日趋缓和的国际形势,积极推动两德关系正常化,对民主德国采取了更为理性、温和、积极的政策。...
内容提要: 约旦国家建构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先后经历了内源型国家建构——部落与费萨尔民族政府的合作,外源型国家建构——部落与英国委任统治当局的政治角力,内外力量竞逐与...
内容提要: 大西洋史研究主要关注15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美洲与非洲之间的跨大西洋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非洲史学家以及关注美洲与非洲之间历史联系的美洲史学家...
内容提要: 文章以美国女性志愿组织在亚洲开展的以女性为目标群体的文化和社会项目为线索,尝试探讨美国官方界定下的“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在亚洲地区的具体体现和实施路径,分...
摘要: 美国南海政策是基于美国地缘战略构想生发而成。基于多位地缘政治家的理论,根据冷战结束之后亚太地区的新形势,美国在南海地区实施以加强军事存在、强化舆论战为主要内...
内容提要: 二战后,日本经济凋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国民生计惨淡,社会矛盾丛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美国占领当局分别从外部和内部开展粮食援助和粮食强征。这一系列政策在...
本文使用美国、日本以及英国的相关档案资料,就杜勒斯在协调美国政府内部对琉球政策的矛盾、将琉球置于美国对亚太地区整体战略、“剩余主权”概念的创造过程及《旧金山和约》...
在挖掘和研究日美最初核能合作的形成及其原因时,不能只囿于从“和平利用”的单一视角进行考察,还应将核能的“军事利用”这一属性纳入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分析“核供给”...
内容提要: 在美国制造业城市转型过程中,去工业化造成的严重失业问题导致贫困人口激增,并引发了收入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美国联邦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制造业城市的就业培...
摘要: 土地所有权一直是澳大利亚土著与白人关系的一个焦点问题。为反对殖民化并争取自身权益,土著通过包括司法程序在内的各种手段主张对土地的传统所有权,1982年马宝及其同...
内容提要: 核裂变材料主要包括钚-239和铀-235。生产钚-239主要有铀-石墨反应堆和铀-重水反应堆两种方式,生产铀-235主要有气体扩散法、电磁法和离心法三种方法。1945-1949年间,苏联建...
内容提要: 州际高速公路的铺设是美国交通史上破天荒的举措,其重要性和巨大影响毋庸置疑,但也产生了新的种族问题:大量非洲裔美国人社区在高速公路的修建过程中遭到了刻意破...
内容提要: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远东惟一战场,青岛因日德交战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商民损失惨重。战后青岛总商会应政府要求,缮具商民损失、欠债等材料,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中...
在两德统一前,作为其和平统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德(指联邦德国)对东德(指民主德国)的经济政策历经两次重大调整。西德在当时始终遵循和贯彻“一个德国”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措施...
内容提要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中国的拉美研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停滞到恢复,及至当前的“井喷”式发展。为全面深刻把握当前中国拉美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