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冷战初期美国政府与社会精英联手发动的诸多社会政治动员和思想灌输活动中,“战斗的自由”项目非常具有代表性。它以美国公民为主要目标群体,以宣传鼓动和学说...
内容提要: 西方正史对希特勒之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二战结束至60年代后期,认为希特勒向嘴部开枪自杀身亡,其尸体被焚烧殆尽,骸骨无迹可寻。60年代后期至...
内容提要: 埃及学是产生于近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一门研究古埃及文明的综合性学科。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埃及学自其诞生以降,一直被欧美西方发达国家所操控,相反在埃及本土的发...
【内容提要】 文章从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渊源和自然条件的局限性两方面追溯了大平原南部生态恶化的原因;接着回顾罗斯福新政时期及其后美国人对尘暴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治理:通过...
内容提要: 美国劳工外交思想在19世纪末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一次重大转变——从坚决反对美西战争到积极支持美国参加世界大战。其转变的原因是,主流工会最初反对美西战争...
内容提要: 美国西部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充满神话和假说的地区,作为最后的边疆的美国大平原则是各种假说汇集的地方,美国人对于这一地区的认识经历了从较为悲观的“美洲大沙漠...
【内容提要】 1964年1月27日,中法宣布建交。在美国看来,法国承认中国不仅影响其遏制中国的战略前景,而且严重损害美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实际利益。为了阻止中法建交,美国采取...
内容提要: 建立民主的文武关系是拉美国家后威权时期民主化巩固的重要前提。1985年巴西军政府“还政于民”之后,虽然巴西的文武关系并未实现全面的民主化,军方干预政治的可能...
本文是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的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 本年度国内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成果十分丰富。由世界历史所主持、历时10年完成的《世界历史》(39卷本)于2...
【内容提要】 如何面对和克服纳粹历史,是二战后联邦德国政治意识塑造的核心问题。1950年代,阿登纳政府推行排斥纳粹历史和整合纳粹人员并行的双重策略。1960年代,在反犹主义讨...
摘要: 受全球化、信息化以及国际体系力量结构的变迁,全球治理出现崭新形势,表现在三方面:系统性日益显著,蝴蝶效应彰显,新议题层出不穷、关联性、纽带性、制度交互感应冲突更为...
这些年来,随着我国世界史研究的日益进步,如何进一步探讨学术前沿已渐为学界同仁关注和热议。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对于拓展相关学术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推动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
【内容提要】 本文重点对近年国内学界翻译引进的、在西方学术界影响较大的国际关系理论著作中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起源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厘清相关的理论构建的源流和研究...
内容提要: 里根政府的环境政策与其经济改革是紧密相连的,环境政策是其经济政策的一部分。里根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而不是立法手段实现其环境政策的变革。对环境管制进行成本...
内容提要: 非洲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殖民入侵和殖民统治给非洲传统史学造成严重的冲击。20世纪中叶非洲国家独立后,非洲涌现出一批本土史学家,他们要求清除史学研究领...
内容提要: 中产阶级生产功能与消费功能的均衡发展,对于现代社会的健康运行至关重要,而公共政策导向对此具有重要影响。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干预主义政策导向抑制了市场...
内容提要: 《1948年经济合作法》是美国行政机构、立法部门与利益团体激烈辩论的产物。该法案明确了欧洲复兴的政策理念,保护了美国利益团体的某些特殊利益,设计出建立在合作...
【作者简介】张荣苏(1986-),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史;于文杰(1960-),男,江苏滨海人,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
内容提要: 北约对利比亚的军事干预已成往事,但这次军事干预充分显示了北约在后冷战时期的战略动态。北约新战略脱胎于20世纪90年代纷纭多变的国际政治与安全环境,伴随着北约...
内容提要: 从二战爆发到珍珠港事件的两年间,国际主义者和孤立主义者围绕是否应该援助英国和苏联和干预欧洲的战争等问题,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激烈的辩论。这场外交大辩论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