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英国近代早期的重商主义者是富强观念的重要倡导者。学界的研究长期集中于重商主义思想中“求富”与“求强”的关系,但忽视了一个更为基础的问题:作为一种价值追求...
内容提要: 西线战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攻防战略与战役战斗既关乎战争全局和个人命运,也塑造着西线老兵的记忆。新军事史和军事环境史,是研究一战西线老兵记忆的两种...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前期,英国首相希思对英国的大西洋联盟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他试图以英美“天然关系”取代英美“特殊关系”,以利英国加入欧共体,并以此为契机积极推...
内容提要: 二战前日本两大政党内阁,宪政会民政党与政友会的对中国政策变幻不定,缺乏一贯性。宪政会以《日英同盟》为基轴,强调维护从“二十一条”中获利的外交路线;但在护...
内容提要: 20世纪70年代,苏联公民中出现了以犹太人为主的移民热潮,十年中共有超过24.5万人移民美国等西方国家。这就给美国了解苏联社会状况提供了可供调查的样本。1979年8月,...
内容提要: 二战后初期,由于与日本经济的恢复存在密切联系,日元汇率受到美国的重视。出于占领需要,美国国务院将日元汇率分为军用汇率与商业汇率,且初期仅设立了临时军用汇...
内容提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创了世界文明历史的新篇,在正负两方面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历史遗产。高涨的民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持续引发历史悲剧,而以英法为代表的国家...
内容提要: 传统上英国陆军是最遭受冷遇的军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政府施行的“十年规则”影响之下,陆军的规模和发展受到了非常大的限制,仅仅扮演着帝国警察的角色。然...
20世纪英国经历了空前巨变。在19世纪末,英国仍是世界上最强大的金融、商业和海军强国,强势的英镑支撑起全球贸易体系,英帝国领土面积达到最大时曾占据了地球四分之一的土地。...
内容提要: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地权的变革则是社会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历史坐标。20世纪中叶,尼罗河流域、新月地带、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作为中东...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英两国联手研制原子弹,由此确定了双方对核武器的垄断。虽然美国政府主要出于减少美军伤亡和加速战争进程的双重需要对日本实施了核打击,但此...
内容提要: 美国的全球性主导地位,主要是在20世纪尤其是冷战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与战后以来美国一直奉行的全球战略及其所体现的主流安全观念和战略思想息息相关。在冷战...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刊文指出,2000年至2015年,西式民主在27个国家失灵,包括英美在内的成熟民主国家亦屡现“功能失调”。近年来,英国脱欧,法国乃至欧洲连番发生恐怖袭击及难...
英国阶级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稳定。以贵族为例,近代以前,贵族的子女继承父亲的爵位与财产,很难改变;近代以来,他们与那些拥有商业和工业新财富者的融合也比较温和,这...
内容提要: 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将可携带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部署在土耳其。除遏制苏联的军事需要之外,“朱庇特”导弹对土耳其还有着重要的政治和心理价值。古巴导弹危机...
摘 要: 2014年下半年以来,为落实区域海洋政策机制,太平洋岛屿国家在全球和区域两大层面协同推进,一方面积极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全球海洋治理议程和气候变化议程对接,...
《人生七年》的第一部纪录片于1964年播出,此时英国刚刚颁布了《1962年联邦移民法》,有色移民问题正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关于有色人种的讨论是整个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第...
摘要 :“曼施坦因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将军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制定的西线作战计划。其核心是集中装甲部队在阿登林区突破盟军战线,合围并歼灭盟军左翼。1940年5月,...
内容提要: 1933-1945年,纳粹党培训总局是第三帝国针对纳粹党党员干部进行“政治与世界观培训”的重要机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培训总局主要着力塑造纳粹党党员干部队伍具有...
巴勒斯坦地方政府体制的结构特征确立于奥斯曼帝国晚期。英国、约旦、埃及和以色列等外来统治者又将自己的行政管理体制嫁接到当地,形成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多层次、复合的地方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