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网-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

历史网-中国历史之家、历史上的今天、历史朝代顺序表、历史人物故事、看历史、新都网、历史春秋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间说史 > 历史解密 >

多尔衮为什么执意娶朝鲜国的公主?多尔衮几个老婆(6)

http://www.newdu.com 2017-08-26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朝鲜虽被迫与清朝签订了城下之盟,但它无论是从感情还是礼制统治的需要出发,它仍暗中奉明朝为自己的“上国”、明朝皇帝为唯一“天子”。朝鲜仍与明朝保持秘密往来,朝鲜渔民充当了信差的角色,为双方传送书信。

清崇德三年(1638),清廷令朝鲜发兵五千人助攻,朝鲜王廷以侥幸心理缕陈困难,刻意拖延,最后没有按期到军。清帝震怒之余,“责世子从军,且令直自移书于平安兵使,调兵入送。”又派敕使赴朝严责朝鲜国王:“不意二年之间,顿忘活尔之恩,反以朕为食言。自王以外,再无妄言者也。朝鲜国王发现“此事实系存亡”,赶紧派大臣赴沈阳请罪。清帝认为罪在其臣:“今观王之诸臣,如胶柱鼓瑟,偏泥章句,不知顺时达变,只为王累耳。”清廷对朝鲜王廷的基本认识是“主弱臣强”,因此通常会把责任推委到其大臣们的头上。

清崇德五年(1640)初,朝鲜“备陈国王病日益痼,乞以大君交替,欲见世子于生前。”多次呈请之后,清太宗先派满月介赴朝审视国王病情属实,然后准许世子东还省亲。而似乎作为回报,清太宗同时命令:朝鲜水师五千名、船一百十五艘、装载军粮米一万包到锦州前线报到。但朝方声称:大部分“遭风”沉没或“为石所坏”,又有部分船只被明军发觉所俘,才前进到盖州一线,“仅存船二十五艘”。清廷怀疑朝鲜方面与明朝暗中交接,假装交战,将原拟运送清军的军粮大部转送给了明军。清廷还暗中了解到,在此期间朝鲜朝野上下掀起反清浪潮,甚至听说朝人“槌碎三田渡碑石云矣”。而朝鲜暗中修筑南汉和平壤等城碟、以及马夫达在出使朝鲜后暴毙等事件,更加深了清方的疑忌。在此情形下,两国关系骤然紧张。于是清廷派出了庞大的“查勘敕使”使团,以侦探朝鲜的虚实。

这是清廷对朝鲜第一次派出“查勘敕使”使团。清廷做了周密的步署,首先派范文程、英俄尔岱等赴沈馆(朝鲜质子馆),与朝鲜世子先行商讨,具体情形史书不载,但从沈馆朝鲜官员给朝鲜国王状启中有“至有不忍闻之语”来看,清廷当有以朝鲜世子取代其王的企图,以致于沈阳传出清帝“悔不于出城时易立其子”的流言。其后,清使英俄尔岱等率一部清军驻留义州、而另派内院官查布海等赍敕书入王京宣敕,并审视三田渡碑、南汉山城实状。又命令朝鲜领议政、都承旨等大臣到义州受审。

清崇德五年(1640)冬,英俄尔岱坐镇义州,审讯朝鲜大臣,宣布朝鲜的“十二罪状”,主要是助军助粮多次违期、不积极刷还逃人等。朝鲜王廷从一开始就发觉,此次敕行“大异于前日”,而“龙将面承帝命,事极严秘”,稍有不慎,则“国必亡矣”,除俯首听命、“曲尽其欲”外别无良策。查勘结果是:三田渡碑完好无损,朝鲜王廷上下恭敬顺从、有增无减,并无要背叛造反的迹象,而清议派物议朝政,才至于“误事”。朝鲜王廷的顺从态度缓和了清廷的猜忌,清帝遂敕谕朝鲜:“今番十二件事,尔国皆已自服,又即押送此辈,不违皇命,既往之失,皆置之。”清帝又颁敕免去朝鲜岁贡米九千包(原数一万包)。恩威并施是皇太极一贯的政治谋略,朝鲜王廷则初次尝到了“事大以诚”的甜头。

清崇德六年(1641年)春夏,清帝令朝鲜世子、大君从军征明,朝鲜派柳琳统率朝鲜兵一千五百名,参加了攻打锦州的战役。正当锦州战役进行之时,明朝“汉船”频频到达朝鲜,上年托称飘风、密送明国的张超等人也随船返回。而此时朝鲜王廷已无与明朝暗通的心情,因此将明朝船只到来的消息报告清廷,清廷令之“尔国宜先防备,使不得到泊”,但明廷却又派出“汉船”二十余艘赴朝鲜,而僧人独步者“还奉敕书而来”,其书有“不录前过,期于夹攻”之语。朝鲜王廷闻讯,忧惧交加,唯恐清人发现,但还是密通于汉船,并接济明船粮馔。此时朝鲜义州人“崔孝一载其妻子投入中原,其族属在义州者以私书潜通,为清人所得”,其书信中宣称:“本国亦欲潜通中原,三公六卿皆有此意。”又告诉他:你的家属已被释放,是“黄府尹之德也”。黄府尹就是义州府尹黄一皓,清使马夫大在义州染病不治而亡,当时清廷就有所怀疑,可能朝鲜人给他吃了什么慢性毒药。

清崇德六年(1641年)秋,“清差杨恕之、卢施两博氏及郑命寿等十二人来义州”,以“义州人崔孝一及潜商两件事”行查于朝鲜王廷,朝鲜上下“震惧”。清使入汉城后,先住三田渡视察碑阁,再会同朝鲜大臣审案,当场诛杀黄一皓、崔孝一族属及潜商人等于使馆东门外,并令朝鲜“百官聚观其尸”,及其还到义州,又将朝鲜越境采参人枭示于境上。清人虽对朝鲜王廷暗中通明有所怀疑,但仍苦于没有证据,只好杀一些小民小官以图震慑朝鲜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历史人物
历史学
历史故事
中国史
中国古代史
世界史
中国近代史
考古学
中国现代史
神话故事
民族学
世界历史
军史
佛教故事
文史百科
野史秘闻
历史解密
民间说史
历史名人
老照片